[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的车尾警示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7981.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田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6;B60R19/34;B60Q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品 运输 汽车 车尾 警示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警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的车尾警示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危险品的运输过程中,安全是头等大事。在道路光线不足或者大雾天气下,后方车辆若与运输危险品的罐式汽车发生追尾,引起的后果会比普通追尾事故严重很多。在危险品运输汽车尾部设置警示装置,是一种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在罐体尾部端板上设置荧光带,这种方法不够醒目,尤其是在大雾天气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在发生后方车辆追尾的情况时,危险品运输汽车尾部如果设有缓冲装置,就会减弱追尾时发生的冲击力,使罐体破裂的概率大大降低,就能避免重大恶性事故(如有毒气体泄漏、易燃气体爆炸等)的发生。目前一般设置保险杠,但对高速度、大载重的货车而言,其作用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的车尾警示缓冲装置,可有效防止追尾事故发生时破坏罐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的车尾警示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缓冲部件、警示部件和动力部件;
缓冲部件包含有空心横梁,空心横梁两端均焊接有水平的内管,内管外套设有外管,内管与外管上均设置有通孔并通过防冲销轴相固定,外管顶端焊接于底盘尾端面固定的安装底座上;
警示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敏开关、LED发光带和显示灯,光敏开关设置于底盘,LED发光带设置于安装底座的后端面,显示灯设置于驾驶室的仪表盘;
动力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和罐体的顶部;警示部件均接入蓄电池。
外管内、内管顶端与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卷簧。
外管与安装底座焊接的顶端节段的内腔呈圆锥形,锥角为5~10°。
光敏开关型号为LW-903G。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警示装置在光线充足时呈红色,但不发光;在光线昏暗或者大雾时,警示装置LED带会自动发红光,提醒后方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这就使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在多种运行工况下都能给后方车辆足够的提醒,确保了汽车的运输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由太阳能供电,既节约了蓄电池的能量,也避免了蓄电池电量耗尽带来的LED灯无法发光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警示装置是否发光,司机在驾驶室中可以通过显示灯得知。在警示装置由于故障无法发光时,司机可以及时采取其他措施。
4、LED发光带拼接成“易燃”或“易爆”或“有毒”等字样,标明了危险品的类别,使后方车辆司机能及时意识到危险。
5、在被后方车辆追尾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防冲销轴的剪断、内管的变形、卷簧的压缩和空心横梁的变形,不断吸收冲击能量,起到对罐体的四重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加装本实用新型的罐体车的侧视图。
图2为加装本实用新型的罐体车的后视图。
图3为缓冲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中,1-支架,2-太阳能电池板,3-驾驶室,4-底盘,5-罐体,6-缓冲装置,7-外管,8-卷簧,9-安装底座,10-防冲销轴,11-内管,12-空心横梁,13-LED发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品运输罐式汽车的车尾警示缓冲装置,包括缓冲部件、警示部件和动力部件。
缓冲部件包含有空心横梁12,空心横梁12两端均焊接有水平的内管11,内管11外套设有外管7,内管11与外管7上均设置有通孔并通过防冲销轴10相固定,外管7顶端焊接于底盘4尾端面固定的安装底座9上。外管7内、内管11顶端与安装底座9之间设置有卷簧8。外管7与安装底座9焊接的顶端节段的内腔呈圆锥形,锥角为5-10°。
警示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敏开关(LW-903G)、LED发光带13和显示灯,光敏开关设置于底盘,LED发光带13设置于安装底座9的后端面,显示灯设置于驾驶室的仪表盘。
动力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和罐体5的顶部;警示部件均接入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7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门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无线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