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水口自动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6557.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曹满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满良 |
主分类号: | E03D11/10 | 分类号: | E0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9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口 自动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堵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坐便器下水口的自动封堵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根据冲水方式的不同,坐便器主要分为直落式冲水和虹吸式冲水两种方式。其中,直落式冲水坐便器利用水流的冲力来排出污物,其特点是排污口大,管道坡度陡,用水量大、噪音大且防臭效果差;虹吸式冲水坐便器是利用虹吸原理排除污物,其特点是噪音小,冲水快,但S型下水管道易形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坐便器下水口自动封堵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下水口自动封堵器,包括固定架以及设在固定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可绕转轴旋转,储水装置设有头部排污端与尾部配重端,所述头部排污端的深度小于尾部配重端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若干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配重端的顶端设有盖子。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排污端的排污端面与底面呈圆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水口自动封堵器材质为塑料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冲水时,储水装置倾斜,排污快;储水装置结构取代原坐便器复杂的下水管路,不易堵塞;通过杠杆原理进行排污,比传统的冲水模式更加省水;储水装置内残留少量水,形成水封,防臭效果好;使用强度高、耐腐蚀的塑料合金材质,易清洗,经久耐用;储水装置利用水配比重,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水口自动封堵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水口自动封堵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架;2、支架;3、储水装置;4、头部排污端;5、尾部配重端;6、支撑托架;7、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水口自动封堵器,包括固定架1以及设在固定架1上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储水装置3,所述储水装置3可绕转轴旋转,储水装置3设有头部排污端4与尾部配重端5,所述头部排污端4的深度小于尾部配重端5的深度。
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固定孔的数量以四个为宜,四个固定孔分布在固定架1底部的四个角,能方便地把封堵器固定在座便器上。所述支架2的中部设有支撑托架6,支撑托架6主要是为了在储水装置3向下倾斜时托住储水装置3,以保证水在冲下时刚好冲到座便器内。所述尾部配重端5的顶端设有盖子7,盖子7可以防止水向下倾倒时溅出储水装置3。所述头部排污端4的排污端面与底面呈圆弧连接,圆弧连接能保证水流通畅,同时还便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口自动封堵器的材质采用塑料合金,优选为ABS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强度高。
所述储水装置3的头部排污端4的重量小于尾部配重端5的重量,储水装置3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水配比平衡,区别于其它的重力配比,如砂配比重、金属配比重或其他物体配比重,本实用新型的配重方式简化了结构,节省了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依靠尾部配重端5下部的支撑架的支撑,头部排污端4与尾部配重端5保持静止状态时的平衡。排污冲水时,水箱中冲下的水形成压力,打破头部排污端4与尾部配重端5的平衡状态,储水装置3通过转轴发生倾斜,头部排污端4向下,迅速冲走排泄物;水流减下后,头部排污端4的重量小于尾部配重端5,储水装置3通过转轴回转,头部排污端4承接坐便器的排污口,储水装置3的头尾两端重新达到平衡,同时储水装置3内残留少量的水,形成水封,达到防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满良,未经曹满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6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