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6263.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冰峰;许丽萍;周颖慧;王旭;张志军;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代影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ccd 扫描 用光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应用于一种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具体用于为线性CCD扫描时提供对被检测物体的全方位立体照明,属于电子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大多数结构都很复杂,且制造、使用成本高昂。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
一、用LED灯带来实现线性聚光,由于其对照明均匀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每一条灯带上的LED均需经过严格筛选,而且使用后一旦有其中一颗LED出现故障,需将整条LED灯带替换掉,这样导致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都很高昂;
二、用高功率卤素灯作为光源,通过复杂的光路形成所需照明,其制造成本高,而且照明强度不够,需通过提高卤素灯的功率(一般需250W)或者个数(一般需5个)来达到所必需的光亮度,这样必然导致光学检测设备的能耗高,能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光路简单、能耗低、能率高、切且使用寿命长的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路简单、能耗低、能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的线性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该系统照明均匀度高,入射角大,能够对被检测物体形成正面与侧面的立体照明,且扫描对象的反射光直接进入CCD成像,无需滤光片,解析度范围广,对被扫描材料限制要求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包括至少第一、第二、第三线性光源、至少一个分光镜、至少第二、第三菲涅耳透镜与至少第二、第三反光镜;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线性光源分别设置于被检测物体的正上方、前侧面及后侧面,且均水平设置。
该光学照明系统由至少三个线性光源组成,同时对被检测物体的正上面、前侧面与后侧面照射,做到无影照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线性光源均由低功率卤素灯与光纤配合形成,特别是通过光纤传导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分光镜设置于第一线性光源的前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线性光源的正前方还设置有一反射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菲涅耳透镜设置于第二线性光源的前上方,所述第二反光镜设置于第二菲涅耳透镜的正前方;所述第三菲涅耳透镜设置于第三线性光源的前上方,所述第三反光镜设置于第三菲涅耳透镜的正前方。使用菲涅耳透镜代替传统的球面透镜,可以减少设备的尺寸,进而节约成本,同时菲涅耳透镜可以做上下微调,起到调节光线汇聚点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第三菲涅耳透镜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第三反光镜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第三菲涅耳透镜的焦点分别与第二、第三反射镜的近焦点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第三反光镜为椭圆反光镜,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具有轻便、造价便宜等优点。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第三反光镜的反射面均涂有镀膜,在起到反射作用的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匀光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均匀度高、入射角大等优点,能够对被检测物体形成正面与侧面的立体照明,且扫描对象的反射光直接进入CCD成像,无需滤光片,解析度范围广,对被扫描材料限制要求低,光路结构简单、能耗低、能率高、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CCD扫描用光学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线性光源,11-分光镜,12-反射镜,2-第二线性光源,21-第二菲涅耳透镜,22-第二反光镜,3-第三线性光源,31-第三菲涅耳透镜,32-第三反光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代影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康代影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6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