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5732.8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冉碧珍;杨再学;余勇;冉碧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酉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73;H01R4/66;H01R31/06;F16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线路敷设、检修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接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电力电缆在电网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电缆受外力破坏逐渐增多,运行电缆的检修情况也随之增多,电力电缆敷设方式以同沟管长距离并行敷设情况居多,电缆的电容效应使敷设过程中电缆内部出现感应电,强大的感应电压威胁检修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需要一种接线器,用于电缆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将电缆接地,避免造成施工人员感应电触电,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器,用于电缆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将电缆接地,避免造成施工人员感应电触电,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包括电缆端部固定部分、接地针和用于将接地针与通过所述电缆端部固定部分固定的电缆导电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电缆端部固定部分为抱箍结构,电缆端部固定部分包括半圆弧状的第一抱箍圆弧、半圆弧状的第二抱箍圆弧和用于将第一抱箍圆弧和第二抱箍圆弧紧固在一起形成完整圆弧状抱箍的螺栓螺母副;所述第一抱箍圆弧和第二抱箍圆弧一端铰接,另一端径向向外弯折形成用于连接螺栓螺母副的连接耳;所述螺栓螺母副的螺母为防松螺母;
进一步,所述防松螺母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并绕轴线转动配合的主螺母和副螺母;还包括连接于主螺母和副螺母之间的用于为主螺母和副螺母的相对转动提供弹性力的盘簧;所述副螺母套装于主螺母内部,主螺母内孔设有开口朝内的用于容纳副螺母的环形槽Ⅰ;所述环形槽Ⅰ的槽底设有开口朝内的用于容纳盘簧的环形槽Ⅱ;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分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分的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导电连接块和弹性支撑于支架与导电连接块之间的用于将导电连接块弹压于电缆芯部的弹性件;所述导电连接块与接地针导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块为杆形结构,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电缆端部固定部分的连接架和对应导电连接块固定于连接架的连接套,导电连接块穿过连接套内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内孔及导电连接块外侧壁均为台阶面结构;所述弹性件弹性支撑于连接套内孔和导电连接块外壁的两个台肩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块上对应其所受弹力的反向一端设置有径向插销并且径向插销的至少一端伸出于导电连接块表面用于卡在连接套端面进而对导电连接块进行滑动限位;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块为圆柱杆形结构,所述连接套端面对应径向插销的伸出端设有浅卡槽和深卡槽;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块对应其所受弹力方向的一端为锥尖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块与接地针之间通过柔性导线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用于电缆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将电缆接地,避免造成施工人员感应电触电,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器,包括电缆端部固定部分、接地针1和用于将接地针1与通过所述电缆端部固定部分固定的电缆导电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电缆端部固定部分为抱箍结构,电缆端部固定部分包括半圆弧状的第一抱箍圆弧10、半圆弧状的第二抱箍圆弧11和用于将第一抱箍圆弧10和第二抱箍圆弧11紧固在一起形成完整圆弧状抱箍的螺栓螺母副;所述第一抱箍圆弧10和第二抱箍圆弧11一端铰接,另一端径向向外弯折形成用于连接螺栓螺母副的连接耳;所述螺栓螺母副的螺母为防松螺母13;采用防松螺母13能提高电缆被紧固的稳定性,确保电缆能够有效的通过连接部分和接地针1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酉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酉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5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