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中波发射天线塔座放电球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5715.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壮志 |
主分类号: | H01T4/04 | 分类号: | H01T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中波 发射 天线 塔座 放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播电视(简称广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中波发射天线塔座放电球保护装置,以防止放电球非正常放电,保证安全播出正常运行。
背景技术
中波发射天线是采用垂直极化方式,依靠高达一百多米高的直立铁塔作为发射载体,其底座是陶瓷做成的基座绝缘体,天线对大地是绝缘的。由于中波天线矗立在旷野中,天线铁塔绝缘底座上必须设有避雷放电球。避雷放电球是采用钢制的球体,并根据要求调整好两个球体的距离。当打雷时,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天线上的雷电快速通过放电球之间放电将雷电泄放通地。而正常播音时,由于球体之间的合理距离,高频电压不会在两个球体之间放电。
然而,大功率中波发射天线塔座放电球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大功率中波天线尺寸大,高度多达百米,下雨时,顺着高耸的铁塔滴下的水不时会溅到塔座的放电球,引起两个球体的连弧。另外,耸立在荒郊野外的大功率中波天线,周边多是农田和水塘。在春夏季节,天线塔座放电球周边的蚊虫特别多。在放电球之间,大量蚊虫飞来飞去,容易造成球体之间的放电。这种溅起的雨水和球之间的蚊虫,造成放电球之间频繁地放电打火,会引发发射机驻波保护,造成射频封锁和发射功率折降,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就会产生中断,严重影响了安全播出工作。如果将放电球间隙调大,将导致放电电压过高,减弱防雷的功能,雷电能量没有及时泄放,雷电将通过馈线传至发射机,对发射机构成极大威胁。在户外,裸露在外的钢制放电球,经过日晒雨淋,球的表面层很容易生锈,造成雷电放电电阻增大,也会影响了防雷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功率中波发射天线塔座放电球保护装置,将雨水和蚊虫拒之于罩体外,有效地保证放电球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功率中波发射天线塔座放电球保护装置,包括铜管、一对球面相对的放电球以及将所述放电球容纳其中的保护罩体,两所述放电球的球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放电球、保护罩体均固定于所述铜管上。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体包括罩于一放电球之外的第一罩体和罩于另一放电球之外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螺纹连接。
在上述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开口边缘设置有阴螺纹,所述第二罩体包括第二开口和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开口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阴螺纹适配的阳螺纹;所述铜管包括一端固定有一放电球的第一铜管和一端固定有另一放电球的第二铜管,所述第一铜管穿过第一中心孔将所述一放电球置于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铜管穿过第二中心孔将所述另一放电球置于第二开口内。
在上述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体还设有用于排水、通气的小孔。
在上述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体外表还设置有扰水波纹。
在上述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体还设有防止水流侵入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护罩体,将雨水和蚊虫拒之于罩体外,有效地保证放电球正常工作。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大功率中波天线塔座放电球因雨水或蚊虫造成非正常频繁打火的实际问题,对稳定发射机运行,保障节目高质量、不间断的播出,对电台的安全播出工作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这种装置便于天线塔座放电球的观察和维护,确保安全播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结构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护罩体的拆分结构图;
附图3是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罩体的右视图;
附图4是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罩体的左视图;
附图5是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罩体的右视图;
附图6是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罩体的左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罩体;101-第一开口,102-第一中心孔,103-阴螺纹,104-固定孔眼;
2-第二罩体;201-第二开口,202-第二中心孔,203-阳螺纹;
3-卡箍;
4-第一铜管;
5-第二铜管;
7-扰水波纹;
8-小孔;
9-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壮志,未经潘壮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5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