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14640.8 | 申请日: | 2014-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5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敏;杜明艳;谢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D5/00 | 分类号: | E05D5/00;B60J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杨雪松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车尾 铰链 加强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一类是组合型由铰链加强板和螺母板焊接而成的焊合件,另一类是单件螺母板或者是铰链加强板。如图4为组合型的加强板结构。
以上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
1)组合型的加强板焊合件强度不足,造成微型车尾门内板开裂和铰链脱落;
2)组合型的加强板结构复杂、精度低、成本高;
3)单件型的加强板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解决了:1)组合型的加强板焊合件强度不足,微型车尾门内板开裂和铰链脱落的问题;2)组合型的加强板结构复杂、精度低及成本高的问题;3)单件型的加强板强度不足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加强板主体焊接在所述尾门内板上,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两个铰链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外侧边上与所述尾门内板的搭接处设有翻边。
所述两个铰链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00mm。
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有贯穿整个加强板主体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加强板和内板的应力明显降低,解决了铰链脱落和微型车尾门内板开裂的问题;
2、采用单件结构,零件单件材料成本和模具费用降低明显;
3、零件制造工艺简单,精度更好控制;
4、加强板本身的刚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图中:
1、加强板主体;2、铰链安装孔;3、尾门内板;4、翻边;5、加强筋;6、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7、现有技术中的螺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加强板主体1焊接在所述尾门内板3上,所述加强板主体1上设有两个铰链安装孔2,所述加强板主体1的外侧边上与所述尾门内板3的搭接处设有翻边4;所述两个铰链安装孔2之间的距离为100mm;所述加强板主体1上设有贯穿整个加强板主体的加强筋5。
通过在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上设计了翻边结构,保证焊接焊点的方向与焊点所承受的力方向是一致的,加强板和内板的应力明显降低,解决了铰链脱落和微型车尾门内板开裂的问题;并将铰链安装孔的间距增大至100mm,也可以明显降低加强板和内板之间的应力;同时在加强板上设计了贯穿整个加强板的加强筋,加强板本身的刚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经过在实体车的验证,加强板和微型车尾门内板所受到的应力明显降低,解决了铰链脱落和微型车尾门内板开裂的问题;单件零件材料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模具费用减少约10万;零件的制造工艺更简单,精度也更好控制,零件尺寸合格率更高;铰链加强板本身的刚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