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14244.5 | 申请日: | 2014-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山;王毅;余小宝;何向东;孔繁雄;刘青萍;孙海全;何炜;郭卫东;蒋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装置,特别是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墙柱等结构混凝土通常采用整体大钢模板施工,墙柱转角部位两块大钢模板相接的部位存在接缝不严密现象,浇筑的混凝土浆液从接缝处漏出,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该装置可以克服由于墙柱转角部位两块大钢模板相接的部位存在接缝不严密现象,浇筑的混凝土浆液从接缝处漏出,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包括支座,墙柱上两块横向的大钢模板端头分别固定有支座,两支座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并用螺母紧固,大钢模板的端头有端面肋板,端面肋板上有第三圆孔。
所述的支座由支座钢板和支座槽钢对接成L型结构,支座钢板中部有第一圆孔,支座槽钢中部有第二圆孔。
所述的端面肋板的背面设有竖向槽钢,竖向槽钢中部有第四圆孔。
支座和竖向槽钢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分别固定在端面肋板的外侧和内侧。
所述的第一圆孔、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孔径相同并且同心。
所述的对拉螺杆两端车外螺纹,对拉螺杆的孔径与第二圆孔孔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通过两块横向大钢模板端头设置的支座和对拉螺杆配合使用,保证墙柱横纵相接的大钢模板接缝严密,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浆液从接缝处漏出,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设置结构灵巧、制作简便、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图5所示,一种墙柱模板对拉装置,包括支座1和对拉螺杆6,墙柱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端头各有支座1,两支座1通过对拉螺杆6连接并用螺母7紧固,保证墙柱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与纵向大钢模板8连接紧密。
所述的支座1由支座钢板11和支座槽钢12焊接成L型结构,支座钢板11中部钻第一圆孔13,支座槽钢12中部钻第二圆孔14。
所述的墙柱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的端头有端面肋板21,端面肋板21上有第三圆孔22。
所述的端面肋板21的背面有竖向槽钢3,竖向槽钢3中部有第四圆孔32。
所述的第一圆孔13、第三圆孔22和第四圆孔32孔径相同同心,并且孔径与螺栓4相同。螺栓4优选M14~M16六角头螺栓。
所述的支座1和竖向槽钢3通过螺栓4配合螺母5分别固定在端面肋板21的外侧和内侧。螺栓4依次穿过竖向槽钢3、端面肋板21和支座钢板11,螺母5在支座钢板11外侧。竖向槽钢3是增加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端面肋板21的强度和刚度,保证两支座1通过对拉螺杆6紧固后不变形、不走样。
所述的对拉螺杆6两端车外螺纹,对拉螺杆6的孔径与第二圆孔14孔径相同。对拉螺杆6长度≥纵向大钢模板8宽度+2支座槽钢12宽度+2螺母7厚度。
所述的竖向槽钢3和支座1是通过螺栓4固定在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的端面肋板21上,使用完毕后可拆除,不影响大钢模板2的结构。
所述的支座1及对拉螺杆6在两块横向大钢模板2高度上按照1m左右布置,保证墙柱横纵相接的大钢模板接缝严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仓位钢筋、缝面等其它工序施工完成,先安装墙柱纵向大钢模板8,再依次安装多块横向大钢模板2,并将纵横向大钢模板加固调整就位。
将竖向槽钢3和支座1分别放置在横向大钢模板2端头端面肋板21内外侧,将螺栓4穿过竖向槽钢3、端面肋板21、支座钢板11上的第四圆孔32、第三圆孔22、第一圆孔13并拧紧螺母5。将对拉螺杆6穿过2块横向大钢模板2端头支座1的支座槽钢12上的第二圆孔14,并拧紧两端螺母7。至此完成一根对拉装置的施工,根据模板高度按照1m左右、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跟对拉装置施工,最后浇筑墙柱混凝土。装置的拆除与上述步骤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或汽油热交换节能器
- 下一篇:一种指纹录音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