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2043.1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华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A01M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式 蚊蝇 两用 灭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蚊蝇灭杀器存在以下技术缺点:首先,供电方式单一,只能是有线供电,使用时必须连接有线电源,给用户带来不便;其次,灭杀对象单一,由于现有的灭杀器主要采用诱蚊灯,其引诱对象比较有针对性,由于蚊蝇对光谱的趋向性不同,所以引诱效果也不同,苍蝇主要是白天出来活动,因此冷光灯管对苍蝇的灭杀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再次,现有的灭杀器的缠绕方式存在缺陷,以致在使用时经常会发生短路现象,其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的一种灭杀苍蝇和蚊子效果均较好的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的新型缠绕结构,电网不易发生短路现象、使用寿命较长的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诱蚊灯管、设置在诱蚊灯管外侧沿诱蚊灯管周向缠绕成筒状的电网和对诱蚊灯管与电网供电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充电电源,所述诱蚊灯管下侧设有盛放有苍蝇引诱剂的饵料桶,该饵料桶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并且所述饵料桶置于电网内。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框架包括上托板和底托板,所述上托板和底托板之间通过数个间隔设置的防护支撑杆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护支撑杆位于电网的外侧。
设有一透明的多边形桶体,所述电网包括两根沿多边形桶体周向交替缠绕的正负极电线,所述多边形桶体的每个棱上开具有一列多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卡住缠绕的电线的卡槽,所述多边形桶体的每个面上开具有多个通孔。
所述饵料桶安装在底托板上,所述饵料桶的两侧分别成形有档片,所述底托板上开具有供饵料桶穿过的通孔和供档片通过的通孔。
所述上托板上设有一上盖,所述上盖与上托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
所述上盖呈半球状,所述上盖顶部设有悬挂钩。
所述电源包括对电网供电的充电电源和对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的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同时直接对诱蚊灯管进行供电,所述电网与充电电源之间设有间歇式继电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器的手电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诱蚊灯管和盛放有苍蝇引诱剂的饵料桶的组合,使得在晚上可以通过诱蚊灯管对蚊子进行灭杀,白天可以通过苍蝇引诱剂对苍蝇进行灭杀,实现了一物两用;另外,本实用新型设有充电电源,在白天使用时,无需再连接有线电源,其使用比较方便,且安全性较好。再者,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透明的多边形桶体,所述电网包括两根沿多边形桶体周向交替缠绕的正负极电线,所述多边形桶体的每个棱上开具有一列多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卡住缠绕的电线的卡槽,该结构使得电网不易发生短路,使用寿命令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边形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电网与多边形桶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托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上托板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式蚊蝇两用灭杀器,包括框架1、安装在框架上的诱蚊灯管2、设置在诱蚊灯管外侧沿诱蚊灯管周向缠绕成筒状的电网3和对诱蚊灯管与电网供电的电源4,所述诱蚊灯管下侧设有盛放有苍蝇引诱剂的饵料桶5,该饵料桶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并且所述饵料桶置于电网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诱蚊灯管和盛放有苍蝇引诱剂的饵料桶的组合,使得在晚上可以通过诱蚊灯管对蚊子进行灭杀,白天可以通过在苍蝇引诱剂对苍蝇进行灭杀,实现了一物两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源为充电电源,在使用时,无需再连接有线电源,其使用比较方便,且安全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上托板10和底托板11,所述上托板和底托板之间通过数个间隔设置的防护支撑杆12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护支撑杆12位于电网的外侧,所述防护支撑杆12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起用防护作用,在使用时,可以防止小孩子触碰到电网。防护支撑杆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定。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分别呈八爪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华,未经王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2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厚度区域复合材料制品灌注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加臭剂罐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