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化炉的强化对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1936.4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阳光利生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114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化炉 强化 对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化对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钢化炉的强化热空气对流来进行加热的装置,属于玻璃钢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透明浮法玻璃钢化时,要求玻璃最低温度要达到Tg以上的40~50℃,由于Low-E玻璃镀膜对红外线辐射具有较高的反射性,降低了膜面玻璃表面的吸热速率,并且加热不能超过630℃,为保证玻璃板内部温度达到钢化温度,需延长在炉内加热时间,这样就会造成Low-E玻璃膜面因长期暴露在高温下膜层会氧化甚至燃烧,表面质量下降,基本功能受到破坏甚至会丧失而Low-E玻璃的膜面特性,影响玻璃的基本特性。针对Low-E玻璃的特性,在加热Low-E玻璃时强化对流加热的作用,即一般通过强制对流加热方式加热玻璃表面,同时确定合理的气流流动速度和方向,优化对流传热系数,从而有效的提高加热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现在普遍使用的强制对流钢化炉,玻璃在钢化炉内的加热方式为上、下两面加热,但仅玻璃钢化炉上部采用对流传热,虽然可以解决Low-E玻璃表面辐射率低的问题,但是玻璃上表面的传热速率明显加快,相对而言下部传热较为缓慢,玻璃上、下面加热失衡,在实际生产中玻璃装载率低、大板面玻璃容易出现球面弯曲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是针对目前玻璃钢化工艺中,加热炉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在钢化炉内强化热气对流,对玻璃进行均匀加热,避免玻璃钢化时的缺陷的强化对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体、变频风机、保温层、陶瓷辊道、电加热丝、取气层和风管通道,陶瓷辊位于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炉体内各设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均面向陶瓷辊;风管通道包括上风管、侧风管和喷流管;风机与风管通道相连,上炉体内的取气层位于风机的下方,电加热丝位于取气层的下方,喷流管位于电加热丝的下方;下炉体内的喷流管位于电加热丝的上方,取气层位于电加热丝的下方。所述的变频风机、取气层、电加热丝和风管通道组成炉体内的强化对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两个炉体内各设有加热丝盘,电加热丝排布在加热丝盘内,上、下加热丝盘均面向陶瓷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流管为风栅形,其上开有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炉体内有两条风管通道连通至下炉体,每条风管通道的上风管口连接有一个风机;两条风管通道的喷流管互相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炉内设置上、下对流加热器,使用循环风机形成喷流,产生高速高流量的循环热量,同时,强化下部对流作用,使玻璃上下表面实现同步加热,提高传热效果,温度可以长时间稳定,缩短了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中风管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除去保温层后的俯视示意图,喷流管的风栅交错机构;
图4为上炉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箭头为气流的流向。
其中:1为下炉体,2为下炉加热丝盘,3为下炉膛电加热丝,4为喷流管,5为陶瓷辊,6为上炉体,7为上风管,8为保温层,9为变频风机,10为取气层,11为上炉加热丝盘,12为上炉膛电加热丝,13为侧风管,14为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主要由变频风机9、保温层8、取气层10、上炉加热丝盘11、上炉膛电加热丝12、下炉加热丝盘2、下炉膛电加热丝3、陶瓷辊道5、上风管7、侧风管13和喷流管4组成。其中风管通道由上风管7、侧风管13和喷流管4组成;侧风管13的两端分别与上风管7和喷流管4连通;喷流管4为风栅形,其上开有出气孔;上炉体1内的变频风机9和两条风管通道相连,两道风栅形的喷流管4互相交错排列;上炉体内的取气层10位于变频风机9的下方,上炉膛电加热丝12排布在上炉加热丝盘11内,位于取气层10的下方,喷流管4位于上炉膛电加热丝12的下方;下炉体1内下炉膛电加热丝3排布在下炉加热丝盘2内,喷流管4位于下炉膛电加热丝3的上方,取气层10位于下炉膛电加热丝3的下方。陶瓷辊5位于上炉体6和下炉体1之间;玻璃14位于陶瓷辊5的上方,并与陶瓷辊5接触;下炉体1内有一个变频风机9参与送风,该变频风机9和一条风管通道相连,风管通道的风栅形的喷流管4进入下炉体中,风栅形的喷流管4位于陶瓷辊5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阳光利生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阳光利生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1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头车削加工夹具
- 下一篇:一种槽外熔化加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