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1200.7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3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松;吴东灵;吴尚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凤松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蔽 健康 呼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尤其涉及一种抵御空气质量日益恶化、有利 于人体呼吸道健康的隐蔽型健康呼吸器。
背景技术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 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 和危害。
目前影响空气的主要危害来自于细颗粒物,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 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 重,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现有技术中,人们采用PM2.5口罩来保护自己,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PM2.5 给人体来不好的影响。口罩在佩戴时,需要覆盖口鼻,且两侧定位带需挂带于 耳朵,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体验;特别是需要佩戴眼镜的人群,在冬天,人 体呼出的气体湿度大,镜片会结露,使镜片模糊导致能见度大大降低,存在巨 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行驶过程中,而在夏天,闷热的环境更影响到口罩的 使用;口罩的密封性较差,不能完全贴合脸部,过滤空气不完全;使用口罩后, 导致使用者的辨识度降低,与使用者相熟悉的人无法辨识出使用者。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隐蔽型健康 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 器,特别地,所述呼吸器由过滤腔盒及与人体鼻孔相匹配的两个进出气鼻塞装 接组成,所述进出气鼻塞与过滤腔盒内部气流相通,且进出气鼻塞设有与人体 鼻前庭内模匹配嵌接的凸塞。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盒背向进气侧设有两个塞柱,所述进出气鼻塞可拆 卸装设于塞柱上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气鼻塞的塞壁外侧设有一层以上用于呼吸器佩戴状态 下密封人体鼻孔的裙边。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盒为进、出气流双向异时单通的盒体,且过滤腔盒 设有呼气阀、吸气阀和进气滤芯固定网罩,所述吸气阀与进气滤芯固定网罩之 间设有空气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阀包括底板和吸气硅胶片,所述底板与空气滤芯相抵 且底板设有复数吸气孔,所述吸气硅胶片位于底板背向进气侧并封闭或释放吸 气孔;所述呼气阀包括呼气硅胶片和与大气相连通的呼气通道,所述呼气通道 设有与过滤腔盒内部气流相通的复数呼气孔,所述呼气硅胶片位于呼气通道内 部并封闭或释放呼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阀由底板和吸气硅胶片组成,所述底板分隔过滤腔盒 成后腔体、前腔体,且底板设有复数个贯通两个腔体的吸气孔,所述吸气硅胶 片装接于底板背向后腔体的一侧并随气压位移封闭或释放所述吸气孔;所述呼 气阀由呼气硅胶片和呼气通道组成,所述呼气通道设于前腔体中且设有与大气 相连通的复数个呼气孔,所述呼气硅胶片装接于呼气孔外侧并随气压位移封闭 或释放所述呼气孔;吸气状态下,呼气通道封闭且前、后腔体与进出气鼻塞相 连通,呼气状态下,后腔体封闭且进出气鼻塞、前腔体与呼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设有限制吸气硅胶片行程的吸气固定件,所述呼气通 道设有限制呼气硅胶片行程的呼气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滤芯为一层以上的PM2.5滤纱、活性碳过滤层或PM2.5 滤纱与活性碳过滤层的复用滤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具有以下优点:呼吸器体积小, 且为隐蔽型佩戴结构,佩戴后不影响使用者的脸部辨识度;呼吸器的进出气鼻 塞设有与人体鼻前庭内模匹配嵌接的凸塞,佩戴牢固,且进出气鼻塞与鼻腔之 间的密闭性好;不需要包覆口即可,不影响使用者正常讲话及用餐。其中,呼 气道与吸气道分开,呼气时,气流不经过空气滤芯,避免空气滤芯二次污染并 延长了空气滤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中进出气鼻塞与塞柱的可拆卸装 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中过滤腔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中呼、吸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蔽型健康呼吸器的吸气气流方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凤松,未经吴凤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1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