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净化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0914.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秦少华;陈新军;王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亿超消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F01N1/14;F01N3/28;F01N3/06;F01N13/14;F01N1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吴兆平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净化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排气净化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消声器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消声器种类很多,但究其消声机理,又可以把它分为六种主要的类型,即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现有的消声器,大多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原理。由于结构复杂、重量大、高温氧化吸声填料,高速气流冲击吸声填料,水气渗透吸声填料等原因,消声器很容易出现维修频繁、消声效果差,使用周期短等情况。而现有的排气消声器只是对气流进行消声处理,无法对于气流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使其对于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79953C,授权公告日2008年4月9日,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排气净化消声器,它包括壳体,在壳体一端安置的进气管,在壳体另一端安置的出气管,在位于进气管的壳体一端装设的前封盖,以及在位于出气管的壳体另一端装设的后封盖;它还包括在壳体内部安置的其中一端与进气管密封固定、另一端为旋流出气口且与出气管连接的内筒,在内筒内部安置的并通过支架固定的旋流器,在壳体与内筒之间安装的催化导热装置,以及在前封盖上设置的前百叶窗空气吸入口。该发明不足之处在于,隔音效果差,无隔热措施,对净化处理的气流直接排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绿色环保的排气净化消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净化消声器,包括消声器上壳、消声器下壳、中隔板、排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的中隔板置于消声器上壳和消声器下壳之间,所述的消声器上壳、消声器下壳和中隔板无缝连接,所述的中隔板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消声器下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的中隔板上靠近进气管的另一端处设有催化装置,所述的中隔板上还设有内胆管,所述内胆管的一端连接出气管,所述内胆管的另一端与消声器上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的出气管中设有火花消除器。
本实用新型中,由排气管进入的气流首先进入到消声器下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内,然后通过催化装置将气流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内胆管从出气管中排出,由于出气管内设有火花消除器,通过火花消除器来吸收火花,能够保证排出气流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催化装置能够充分的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使得气流的排出不会大气污染环境,绿色环保;而消声器下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内气流与消声器上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内气流两者发生干涉,达到消声降噪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催化装置置于进气管与内胆管之间,所述的催化装置包括金属蜂窝催化器和两块导向板,所述金属蜂窝催化器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的金属蜂窝催化器的外侧设有隔热管,所述的隔热管安装在中隔板上,所述的金属蜂窝催化器安装在隔热管内,所述的导向板安装在中隔板上且置于金属蜂窝催化器上方,所述的金属蜂窝催化器、隔热管和导向板以中隔板所在的平面对称分布。隔热管设计使得金属蜂窝催化器不会因为中隔板的温度变化而受到影响,提高了金属蜂窝催化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导向板能够引导气流进入到金属蜂窝催化器中,使得有害气体能够被充分的转化,提高了气流的转化效率,提高装置的净化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板完全覆盖金属蜂窝催化器,所述的导向板上设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的朝向为向内胆管的方向。导向板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使得气流能够充分的接触金属蜂窝催化器,使得有害气流能够被充分的转化;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转化后的气流快速通过内胆管从出气管中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胆管包括内胆上壳和内胆下壳,所述内胆上壳和内胆下壳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的内胆下壳安装在中隔板上且置于消声器下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一侧,所述内胆下壳的一端与出气管连接,所述内胆下壳的另一端与中隔板无缝连接,所述的内胆上壳安装在中隔板上且置于消声器上壳和中隔板所形成的空间一侧,所述内胆上壳的一端与出气管连接,所述内胆下壳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其中:进气管的结构设计与内胆管的结构设计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能够有效的对气流进行分流处理,使得分流之后的气流相互发生干涉而提高消声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亿超消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亿超消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0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型消声器
- 下一篇:快速更换康明斯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