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石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0084.7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东;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银星新炭素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085 | 分类号: | H05B7/085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石墨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石墨电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工业用炉电加热的一种新型石墨电极。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电加热设备,而在这些电加热设备中经常使用到石墨电极,石墨电极是一种被广泛用作为冶炼各种合金钢、铁合金、工业硅和黄磷以及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熔炼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工业导电材料,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低故障等因素超过了其它多数的发热方式。
然而,现有石墨电极的缺陷也较为明显:直径小、承载电流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石墨电极的要求;工作时耗能大、电流密度小,且在冶炼过程中,容易因表面氧化而造成下部的石墨电极掉入炉中,导致炉内出现合金废品,而这些因素都容易影响到石墨电极的正常使用,变相地增加了石墨电极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石墨电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以及铜排,其中,石墨电极本体为一块一体成型的石墨电极板,铜排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石墨电极本体固连且在石墨电极本体与铜排的重叠位置处垫有一层锡箔垫层,所述石墨本体上开有3~5条横向通槽,横向通槽的两侧边缘分别开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连接横向通槽,且在上部延伸到石墨电极本体与铜排的重叠位置处,同时,在所述横向通槽与竖向通槽中填充有炭黑填料,且在炭黑填料中埋有铜线或者是铜铝合金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通槽的截面为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铜线或者是铜铝合金线为三根以上的单线绕合的复合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石墨电极本体为空心结构,可使石墨电极的表面积增大,提高电极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铜排的厚度为石墨电极本体宽度的1/6~1/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加热效率高,易于维护,且由于石墨电极本体表面涂覆通过陶瓷垫层以及锡箔作为抗氧化层,配合炭黑填料及导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石墨电极在冶炼过程中出现的电极侧面氧化导致石墨电极损耗的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石墨电极本体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石墨电极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的一种新型石墨电极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石墨电极本体4,石墨电极本体4为空心结构电极,上部通过螺纹连接件2连接铜排1,铜排1的厚度为石墨电极本体4宽度的1/5,且在铜排1与石墨电极本体4的重合部位通过锡箔3作为垫层。
而在石墨电极本体4上开有五条横向通槽,而在横向通槽的两侧开有竖向槽,横向通槽与竖向槽均为矩形截面,且在横向通槽与竖向槽中填充有炭黑填料6,而在炭黑填料6中埋有五股铜单线旋合的铜线5,铜线5上部延伸并连接到石墨电极本体4以及铜排1的重叠位置处,既可实现导电,也可用于支撑石墨电极本体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银星新炭素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郴州银星新炭素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0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桃幼苗的育苗基质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桥体尾部顶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