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09028.1 | 申请日: | 2014-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9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刚;梁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1/10 | 分类号: | D01H1/10;D01H7/04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捻 同时 成型 倍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捻机,具体涉及一种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倍捻机通常只能对纱线进行加捻,如果需要进行并纱成型时,需要将加捻后的纱线放到并纱机上,再将纱线并合在一起。
上述加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增加了加工工序,生产效率低;2、多道工序的加工对纱线磨损也加大,影响纱线的质量;3、所需设备多,成本高。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纱线不易磨损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加捻锭子组、过丝座、过丝滚轮、并纱滚轮和卷绕成型机构;其中,所述加捻锭子组包括两个锭子,各锭子包括一刹车,两刹车之间通过一刹车连杆连接;所述加捻锭子组、过丝座、并纱滚轮和卷绕成型机构依次自下而上设置;所述过丝滚轮和并纱滚轮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捻锭子组的两个锭子之间采用一隔板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卷绕成型机构的底部连接有一升降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还设置为:于所述并纱滚轮和卷绕成型机构之间设有一剪刀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具有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纱线不易磨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其由机架1以及安装于机架1上的加捻锭子组2、过丝座3、过丝滚轮4、并纱滚轮5和卷绕成型机构6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其中,所述加捻锭子组2包括两个锭子7,各锭子7可分别将纱线进行加捻。各锭子7包括一刹车8,两刹车8之间通过一刹车连杆9连接,从而能够对两个锭子7同步刹车。进一步的,所述加捻锭子组2的两个锭子7之间采用一隔板10隔开,从而避免两个锭子7的纱线气圈相互干扰。
所述加捻锭子组2、过丝座3、并纱滚轮5和卷绕成型机构6依次自下而上设置;所述过丝滚轮4和并纱滚轮5并排设置。于所述并纱滚轮5和卷绕成型机构6之间设有一剪刀机构12,其能够在纱线卷绕成型后将纱线剪断。
所述卷绕成型机构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底部连接有一升降气缸11,从而能够使卷绕成型机构6能自动升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可加捻同时并纱成型的倍捻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捻锭子组2的两个锭子7对纱线进行加捻,加捻后的纱线各自穿过锭子7上方的过丝座3、过丝滚轮4以及并纱滚轮5,两股纱线在并纱滚轮5处进行合并,合并后的纱线通过卷绕成型机构6进行卷绕成型。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9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纺纱杯结构
- 下一篇:条并卷机棉条喂入机构改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