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通风槽及加强筋的离合器支承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545.7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彭东升;余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1 | 分类号: | F16D13/71;F16D13/7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地址: | 435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加强 离合器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通风槽及加强筋的离合器支承盘。
背景技术
目前,膜片弹簧离合器由于结构简单、紧凑、高速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在国内外中小型汽车上大量使用,其中DB/DBP型、D/DR型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盘总成中均是用一个弹性支承盘代替前支承环与膜片弹簧铆合,以消除膜片弹簧与支承环之间的轴向间隙,提高其传递性能。参见图1、图2,现有的弹性支承盘外边沿设计为“V”型支撑筋结构,支撑筋内侧设有铆装孔,利用“V”型结构的顶部与膜片弹簧接触来实现支承作用,但是现有的支承盘存在的问题是:(1)通风散热性能差,容易导致支承盘本体变形及从动盘摩擦片变形、烧片;(2)支撑筋与铆装孔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在11mm以上,结构不够紧凑;(3)支承盘刚度差,铆装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安装、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膜片弹簧离合器支承盘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通风槽及加强筋的离合器支承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通风槽及加强筋的离合器支承盘,具有支承盘本体,所述支承盘本体外边沿的支撑筋设计为“V”型结构,支承盘周向上靠近支撑筋内侧开有若干个铆装孔,特别是:所述支撑筋内侧靠近铆装孔的位置加工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铆装孔的圆心相同,弧形凹槽的背面设计有加强筋;所述支撑筋顶部对应铆装孔的位置加工有通风槽,支撑筋顶部与铆装孔圆心之间的距离L为8~11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风槽宽W为10~20mm,深D为1~3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承盘的内边沿设计为翻边结构,翻边高度H为2~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承盘的支撑筋顶部对应铆装孔位置设计通风槽,提高离合器压盘内部的通风散热性能;通过在支撑筋内侧靠近铆装孔的位置加工弧形凹槽,使铆装孔与支撑筋之间的距离缩小,提高离合器压盘的紧凑性;通过在支承盘内侧加工翻边结构,提高支承盘整体的刚度,使其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离合器的组装工艺、组装难度和装配工序的前提下,对离合器支承盘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离合器的通风散热性能、紧凑性及其强度,对离合器的整体使用寿命增长做出了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支承盘的主视图;
图2是现有支承盘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承盘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承盘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承盘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承盘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承盘运用于DB结构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盖总成中的示意图。
图中:1—支承盘,2—支撑筋,3—铆装孔,4—弧形凹槽,5—加强筋,6—通风槽,7—翻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通风槽及加强筋的离合器支承盘,具有支承盘1本体,所述支承盘本体外边沿的支撑筋2设计为“V”型结构,支承盘1周向上靠近支撑筋2内侧开有若干个铆装孔3,特别是:所述支撑筋2内侧靠近铆装孔3的位置加工有弧形凹槽4,弧形凹槽4与铆装孔3的圆心相同,弧形凹槽4的背面设计有加强筋5;所述支撑筋2顶部对应铆装孔3的位置加工有通风槽6,支撑筋2顶部与铆装孔3圆心之间的距离L为8~11m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9mm。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槽6宽W为10~20mm,深D为1~3mm;本实施例中具体宽W为15mm,深D为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盘1的内边沿设计为翻边结构7,翻边高度H为2~5m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3mm。
图8是将本实施例所述支承盘应用于DB型结构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盘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经过实际装车使用,发现装有本实施例所述支承盘的离合器压盖总成寿命比现有DB型结构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盘提高5~10%,并且与之配合使用的从动盘摩擦片也几乎没有发生变形、烧片的现象,证明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支承盘经过上述改进后,通风散热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刚度好,不易发生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了离合器压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离合器总成的性能及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刹车摩擦盘
- 下一篇:利用振动冲击能量供电池充电与更换的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