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及其内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346.6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殷永高;孙敦华;张立奎;吕奖国;赵先民;赵公明;郑伟峰;朱星虎;明昕;葛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0 | 分类号: | E02D5/40;E02D5/6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护壁 水下 浇筑 管柱 其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桥梁房建、水工结构中基础及施工模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沉井及沉管基础施工采用分节预制构件后依靠自重或辅助措施接高下沉然后进行压浆处理的方法进行施工。对于该工艺,除存在施工场预制件运输困难、吊装设备大、预制件下沉困难等问题外,还有以下几点难以控制:下沉后由于底部有残渣易整体倾斜;分节预制,各节接口处拼接施工难度大;压浆工艺复杂,压浆质量难以控制,工期长造价高。预制法施工的以上问题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及其内模系统,以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的结构特点是:所述管柱是在现浇加筋混凝土管柱与成孔内壁之间采用水下快凝材料浇筑形成有护壁层,所述管柱以现浇混凝土底板形成混凝土封底。
本实用新型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护壁层的厚度为5到20cm。
本实用新型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的水下浇筑自浮式内模系统的结构特点是包括:一钢结构底节模板,在所述底节模板上、自下而上逐节组装各节段预制内模板;所述各节段预制内模板为可在水中获得浮力的全封闭钢结构浮筒。
本实用新型水下浇筑自浮式内模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底节模板浇筑在管柱孔的混凝土封底中进行定位;所述各节段预制内模板是由瓦片模板拼装而成;在所述各节段预制内模板中,呈水平设置的“十”字支撑架在其呈“十”字的四个支撑位上支撑有定位立柱,各瓦片模板与相邻位置上定位立柱相互卡嵌,并能够以所述定位立柱为导向柱竖向滑动;相邻节段的预制内模板之间,对应位置上的定位立柱相互螺纹连接;处在与所述底节模板相邻接位置上的第一节段预制内模板中的定位立柱是螺纹连接在所述底节模板的顶面上,在所述各节段预制内模板之间贯穿用于张拉的锁紧钢铰线;所述锁紧钢铰线在孔顶限位平台上利用千斤顶进行张拉。
所述底节模板的上段为圆柱形筒体,下段为圆锥形筒体,所述底节模板是以其圆锥形筒底浇筑在管柱孔的混凝土封底中进行定位。
在各道“十”字支撑架的中心分别设置有钢绞线拴结点,并有回收用钢绞线在各钢绞线拴结点之间串联连接并延伸至管柱孔的孔口,用于回收“十”字支撑架。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护壁层具有较高的强度质量比、刚度质量比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防渗性能好,以其作为混凝土的保护外壳可以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全寿命保护;
2、本实用新型中护壁层可较好地约束管柱的纵向及环向应变,钢筋骨架可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置,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沉管配筋率大为减小,各节段内模板重复使用,从而节省造价,用量也减轻了钢筋骨架吊装重量。
3、与混凝土预制沉管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护壁层与内模的配搭实现管柱现浇,解决了场地预制大直径沉管运输困难的问题,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4、已有技术中预制件接高在连接处处理困难,质量不易控制,本实用新型实现管柱基础一次性浇筑完成,基础为完整整体,可有效提高基础力学性能,基础质量可靠;
5、已有技术中预制下沉工法在预制件下沉完成后需要进行压浆处理,而压浆工艺复杂,特别对于管柱基础底部压浆质量难以控制,造成基础底部周边松散,使得基础承载力降低,本实用新型实现一次性现浇,不需要压浆处理。且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结构锥形底节模板,可伸入至较深处,然后完成浇筑,由于浇筑的混凝土流动性强可经挤压渗入各个空间,不会出现传统施工方法可能造成的底部周边松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浮式内模系统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浮式内模系统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节定位模板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节立柱及十字支撑架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自浮模板与定位立柱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十字支撑架与定位立柱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柱立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管柱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管柱浇筑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