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5051.3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锋辉;石莎莎;王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35 | 分类号: | H01R1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终端设备 | ||
1.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成型的底座;
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一卡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卡容纳空间包括至少一个能容置第一电子卡或第二电子卡的第一卡容纳空间,和至少一个能容置所述第二电子卡的第二卡容纳空间;
形成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的底座部分上设置有彼此间错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形成所述第二卡容纳空间的底座部分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二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容纳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容纳空间彼此并排于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包括从所述底座的表面朝向所述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和/或
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包括从所述底座的表面朝向所述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卡托,所述卡托能容置于所述卡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电子卡和所述第二电子卡均适于放置在所述卡托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电子卡的边框,所述边框平行于所述卡托插入到所述卡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的两个侧部各自的底部具有托住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底板,所述第一电子卡适于容纳在所述边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所述两个侧部各自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两个相对的所述凹部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第二电子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所述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且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卡包括安全数码SD卡、多媒体MMC卡和微安全数码Micro SD卡中的一项;
所述第二电子卡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IM卡、微用户身份识别Micro-SIM卡和微型用户身份识别Nano-SIM卡中的一项。
6.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成型的底座;
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一卡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卡容纳空间包括至少一个能容置第一电子卡或第二电子卡的第一卡容纳空间,和至少一个能容置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第二卡容纳空间;
形成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的底座部分上设置有彼此间错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一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形成所述第二卡容纳空间的底座部分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所述第二卡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容纳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容纳空间彼此并排于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包括从所述底座的表面朝向所述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和/或
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包括从所述底座的表面朝向所述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卡托,所述卡托能容置于所述卡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电子卡和所述第二电子卡均适于放置在所述卡托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电子卡的边框,所述边框平行于所述卡托插入到所述卡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的两个侧部各自的底部具有托住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底板,所述第一电子卡适于容纳在所述边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所述两个侧部各自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两个相对的所述凹部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第二电子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所述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且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50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量巨大的注塑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R-T-B系烧结磁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