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04473.9 | 申请日: | 2014-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军;托马斯·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G09F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黄姝 |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汽车 安全气囊 标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通常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支持环以及容纳前述各元件的壳体。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状况时,碰撞传感器启动气体发生器,产生膨胀气体对气袋进行充气,从而展开安全气囊对驾驶员和/或乘客提供保护。
在气囊点爆的过程当中,要求安装在气囊上的标牌必须很好的固定在罩盖上不被飞出,故标牌必须和罩盖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但现有的标牌往往由于造型的原因,标牌有可能在随罩盖反转的过程当中撞击到方向盘轮缘,罩盖产生非常大的弯曲,导致标牌和罩盖之间各连接点受力不均匀,个别连接点出现断裂,导致标牌部分飞出或者整体飞出的情况。容易对驾驶员和/或乘客造成伤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与罩盖可靠连接的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罩盖可靠连接的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包括标牌本体和所述标牌本体的背面延伸出的连接柱,所述标牌本体的背面形成弱化结构。
优选地,所述弱化结构位于所述标牌本体背面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弱化结构为形成在所述标牌本体背面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或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凹槽有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标牌本体的正面为连续、完整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标牌的背面形成弱化结构,弱化结构使得标牌易于弯曲,点爆过程中标牌可以与罩盖一起变形,从而使各个连接点受力均匀,标牌和罩盖保持较好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标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标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标牌与罩盖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标牌与罩盖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标牌本体2′-连接柱4′-罩盖
1-标牌本体2-连接柱3-弱化结构
4-罩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安装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标牌,包括标牌本体1和标牌本体1的背面延伸出的连接柱2,标牌本体1的背面形成弱化结构3。本实施例中,弱化结构3为形成在标牌本体1背面中部的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呈倒梯形。倒梯形的凹槽使标牌本体1背面中部的厚度变薄。如图4所示,标牌本体1通过连接柱2与罩盖4连接。当安全气囊点爆后,罩盖4发生变形,标牌本体1随罩盖4一起变形,弱化结构3使得标牌本体1更容易变形,并且不容易导致连接柱2和标牌本体1的断裂,各个连接柱受力均匀,使标牌和罩盖保持较好的连接。防止对驾驶员和/或乘客造成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如图1所示,现有的标牌包括了标牌本体1′和连接柱2′,但是没有包括弱化结构。如图3所示,标牌本体1′通过连接柱2′与罩盖4′连接。当罩盖4′变形时,现有的标牌不容易发生变形。容易导致连接柱2′的断裂或标牌本体1′的断裂。
较佳地,凹槽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圆环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凹槽的作用在于使标牌本体1背面的厚度变薄,从而弱化标牌本体1背面的强度,使标牌本体1容易弯曲变形。因此,只要能够使标牌本体1容易弯曲变形的凹槽设计,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凹槽只有一个。较佳地,凹槽还可以有两个,或多个。例如:标牌本体1的背面可以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半圆形的凹槽。同样能起到使标牌本体1容易弯曲的作用。
较佳地,标牌本体1的正面为连续、完整的,没有镂空的部分。例如:福特汽车的标牌。
较佳地,标牌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可以是橡胶,或柔性塑料,或软质金属。柔性材料使得标牌本体1更容易弯曲变形。当然,标牌也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4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