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04030.X | 申请日: | 2014-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8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旋;李兆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气 esd 专用 外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
【背景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手术。ESD是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技术成熟,近年已逐渐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ESD优点为:能完整切除大于2cm的较大病灶,并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避免肿瘤残留与复发,与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或胃肠道早癌根治术相比,ESD损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
与其他内镜下治疗一样,ESD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发生率约5%-8%。
经食管行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时,先于患者上消化道充气形成手术操作空间并充分暴露病灶,再经患者口腔插入内镜,在良好的视野下进行剥离操作。然而临床上患者充气后经常发生打嗝漏气的情况,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延长手术时间。再者,手术中内镜镜面常会被粘液涂覆而变得模糊,需要反复取出内镜擦拭后再插镜,容易对病人咽喉部造成损伤。临床上亟需解决上述漏气和插镜损伤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521927.0,公告日2014.02.12,公开了一种防漏气内镜面罩,该防漏气内镜面罩包括面罩体和通气管,面罩体通过其上开设的通气孔与通气管连接,面罩体上开设有配有孔塞的操作孔,其中操作孔的下方设有上气囊,面罩体底部与颜面部接触的部位设有下气囊,上气囊配有上充气阀,下气囊配有下充气阀。该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上气囊的充气量来调节内镜面罩上部操作孔的口径大小,增加了实施操作时的可控性。但该防漏气内镜面罩实际上是为解决内镜面罩操作孔口径固定且较为粗大,在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无法保障面罩的气密闭性的技术问题。
综上,目前还未见适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有效防漏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它设有口圈和套管,所述的口圈整体为弯弧形片状结构,且中央与套管的一端联通形成通道口,所述的通道口内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包覆住通道口的边缘,且密封盖的中心设有活瓣。
所述的套管长度为16-22cm,套管的截面为圆角长方形,宽度为1.8-2.3cm,长度为2.8-3.3cm。
所述的活瓣使用软硅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口圈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内设有固定带。
所述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端部设有彼此匹配的对扣。
所述的第一固定带或第二固定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口圈设有通道口,所述的通道口设有带活瓣的密封盖,从而能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打嗝漏气,且预留出插镜的通道,不会阻碍手术的正常操作;
2、设有套管,能在ESD手术之前插入患者食管,形成通道,便于手术中插镜尤其是避免反复插镜所导致的咽部损伤,同时也方便了术者操作;
3、口圈设有长度可调的固定带,能保证套管的稳固,且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总之,本实用新型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结构简单,防漏气效果良好,且能避免插镜对食管的损伤,因此适用于在临床上普遍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气的ESD专用内镜外套管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口圈 2.套管
3.固定带 31.第一固定带
32.第二固定带 4.固定孔
5.通道口 6.密封盖
61.活瓣 7.对扣
8.长度调节扣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4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通加工用旋转夹具
- 下一篇:一种耳机线及其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