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竹木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769.7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6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田家俱(福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53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的竹木筷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筷子,是由两支独立且相同尺寸的杆体组成一双筷子。由于筷子是东方人所发明,所以对于东方人而言,运用筷子来用餐是一件相当轻松的事情,但是,对于一般的西方人而言,使用筷子来用餐,不但是件痛苦的事,而且,还经常会发生夹不起食物或是夹取途中食物掉落等尴尬事情,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此外,一般人在用餐时候,如需暂时放下筷子,在没有筷架的情况下,普遍的作法是将筷子直接平置于桌面上,这样容易沾染灰尘和细菌,甚至会伴随着吃饭而将筷子上的细菌和病毒带入体内,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竹木筷子,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筷子不适用西方人使用以及容易沾染灰尘和细菌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的竹木筷子,包括手持部以及两个分别与该手持部相连的使用部,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手持杆、第二手持杆以及衔接在所述第一手持杆与第二手持杆之间的衔接段,所述两个使用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持杆与第二手持杆的前端,所述手持部的整体重量大于所述两个使用部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每个使用部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和两个使用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还包括两个第一结合部,该两个第一结合部分设于该第一手持杆与第二手持杆的前端,所述两个使用部的后端均设有第二结合部,所述手持部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插置于所述使用部的第二结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为凸块,所述第二结合部为与该凸块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结合部为与该凹槽相适配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持杆与第二手持杆各包括有一底面,所述手持部可以通过该底面平置于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使用部与手持部之间呈钝角布置,让所述手持部平置于平面时,所述使用部可离开该平面。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较于现有的筷子只是单一功能,本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做为一般筷子来使用,也可做为夹子来使用,使在夹取较滑溜的食材,或是对于不擅长使用筷子的人而言,更可方便快速夹起。另外,当暂时不使用时,可利用所述手持部的底面平置在桌面上,使得使用部远离桌面,便可让筷子的使用部被架空,而不沾染桌面上的灰尘及细菌,因此,可确保用餐时筷子的使用卫生与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的竹木筷子,包括手持部1以及两个分别与该手持部1相连的使用部2,所述手持部1包括第一手持杆10、第二手持杆11以及衔接在所述第一手持杆10与第二手持杆11之间的衔接段12,所述两个使用部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持杆10与第二手持杆11的前端,所述手持部1的整体重量大于所述两个使用部2的整体重量。所述第一手持杆10与第二手持杆11各包括有一底面100,所述手持部1可以通过该底面100平置于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平面主要是指桌面。所述使用部2与手持部1之间呈钝角布置,让所述手持部1平置于平面时,所述使用部2可离开该平面。由于手持部1的整体重量大于两个使用部2的整体重量,因此当把筷子放置在桌面上时,较重的手持部可以将以上两个使用部2远离桌面,便可让筷子的使用部2被架空,而不沾染桌面上的灰尘及细菌,进而可确保用餐时筷子的使用卫生与洁净。
参照图1和图2。每个使用部2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20,所述手持部1和两个使用部2一体成型。由于空气的密度远远小于筷子的密度,因而设置所述空腔并将手持部和使用部一体成型可以既实现保持原有简单的筷子制作工艺,又可以确保所述手持部1的整体重量大于所述两个使用部2的整体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田家俱(福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田家俱(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 下一篇: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阵列基板、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