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引入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750.2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陆伟;杨俊;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引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引入装置,尤其是一种安装在方舱或厢式车厢体上可避免线缆损坏的线缆引入盒,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方舱或厢式车厢体内外的各种设备需要通过安装在舱壁或厢壁的线缆引入装置实现车内外有源、无源信号的引入和引出。目前,线缆引入装置的引入板为垂直设置的平板,线缆连接器与引入板垂直相交,引入板成上接插的线缆连接器后端电缆弯曲严重,容易造成电缆的损坏。特别是壁盒盖的支撑一旦失效壁盒盖突然下落,则电缆更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有效避免线缆损坏的线缆引入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线缆引入盒,包括线缆引入板和两块侧板,所述线缆引入板折弯成至少两个倾斜台阶的阶梯形,所述倾斜台阶的斜面上分别设有数个元器件或接插件接线端子,分别位于线缆引入板两侧的两块侧板形状与线缆引入板侧面形状相配,并与线缆引入板固定连接成前侧敞开的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线缆引入盒,其中所述线缆引入板上下侧至少两个斜面相对竖直面的倾角α均为25°~35°。
前述的线缆引入盒,其中所述线缆引入板上下端及两块侧板一侧分别向外弯折出翻边,所述翻边与舱壁或厢壁固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线缆引入板采用多次折弯结构,线缆连接器接插在线缆引入板的斜面上,这样,线缆连接器后部的线缆成钝角弯曲下垂,弯曲角度大,可有效避免线缆损坏,更好的利用有限的空间,使用时无需完全打开壁盒盖,从而起到防尘防雨的效果。进而保证舱内外设备的正常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线缆引入板1和两块侧板2,本实施例的线缆引入板1采用薄钢板折弯成两个倾斜台阶的阶梯形,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折弯出更多倾斜台阶。线缆引入板1上下侧的斜面11上分别设有数个元器件或接插件接线端子12,便于接插线缆。线缆引入板1上下侧斜面11相对竖直面的夹角α均为25°~35°,本实施例中α为30°,可以保证线缆3以钝角β的弯曲角度自然弯曲下垂。分别位于线缆引入板1两侧的两块侧板2形状与线缆引入板1侧面形状相配,并与线缆引入板1焊接固定成前侧敞开的盒形结构,该盒形结构焊后涂覆处理。线缆引入板1上下端分别向外弯折第一翻边13,两块侧板2一侧分别向外弯折出第二翻边21,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21形成一圈矩形翻边,通过紧固件与舱壁或厢壁固连。
如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4接插在线缆引入板1的斜面11上,线缆连接器后部的线缆3成钝角β自然弯曲下垂,本实施例中,β可达150°,弯曲角度大,线缆不易损坏。本实用新型经电磁屏蔽处理后还能起到电磁屏蔽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视窗的钉枪
- 下一篇:一种线束用过孔保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