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唾液收集滴加联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742.8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1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凌世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0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唾液 收集 联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唾液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与滴加唾液样本二合一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无创、简便、快速的检查诊断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无创检查的方法提供了可能。因而唾液标本受到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血清标本相比,唾液采集安全方便,无创伤,无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危险,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与尿液标本相比,唾液具有可实时采样的优点。
唾液可以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目前以唾液作为诊断用介质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唾液检测可以在多种环境下包括在路边进行并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唾液已经用于药物滥用、心肌梗塞、肿瘤标记物和传染病等系列的检测。唾液检测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尽管如此,唾液仍是具有极大科研和临床潜力的生物液。随着唾液检测的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将会实现由疾病诊断到健康监控的转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收集滴加唾液的装置,以实现唾液的快速检测,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集滴加唾液装置,以实现唾液的快速收集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集滴加唾液装置,包括管子,帽子2,帽子3,杆子和用于显示唾液收集量的滤纸。
优选的,上述的唾液收集装置中所述管子使用的是ABS或PMMA的透明软材料,收集唾液时便于观看滤纸条颜色的变化,滴加唾液时可以挤压,便于唾液流出。
优选的,上述的唾液收集装置包括帽子2、与所述杆子通过三角齿轮卡紧。
优选的,上述帽子2中三角齿轮不密封,留有内孔,唾液从此处流到滴孔,从而滴出。
优选的,上述的唾液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杆子腔内,用于显示唾液收集程度的滤纸条。
优选的,上述杆子底盘上固定有海绵头,所述海绵头通过所述杆子通孔与所述滤纸连通,唾液通过海绵头会跑到滤纸上。
优选的,上述唾液收集装置中所述帽子3通过滴孔和帽子2卡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唾液收集滴加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唾液的海绵头,还包括管子,帽子2,帽子3和杆子。所述杆子中设置有腔体、底盘和小杆子。腔体内用于放置所述滤纸,所述底盘用于固定海绵头,所述小杆子用于和帽子2的三角齿轮卡紧。使用时,将海绵头放置被测试者口中收集唾液,当杆子腔体内滤纸上端有红色显示时,说明唾液收集量达标,可以取出。在放入管子内部,拧紧帽子2,同时拧开帽子3,将此装置倒置,唾液沿着管壁流出,通过滴孔流出,流入到试剂条或试剂板的检测端上,从而进行检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时,不受时间、地点和现场设备条件的限制,实现了唾液的快速收集检测,同时不会给被测者带来任何的不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唾液收集滴加二合一装置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唾液收集器的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唾液收集器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唾液收集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唾液收集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5中:管子1、防滑纹11、密封带12、底板13、帽子2、三角齿轮21、内孔22、滴孔23、帽子 3、杆子4、小杆子41、底盘42、滤纸5、海绵头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以实现唾液的快速检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