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214.2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联达绞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85 | 分类号: | H02H7/085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159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机 过载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过载保护,是一种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过载保护通常是通过过载电流变化的特性实现,常用的产品有霍尔电流检测元件、电流互感器、继电器等,其中互感器多用于交流电机中。在直流电机保护中多采用热继电器,但热继电器的反应灵敏度较低,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电机已经过载损坏,而电流仍未自动切断的现象。而采用电流互感器,单个元件使用成本过高。为此,有待设计一种新的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反应灵敏度较低,过载保护效果欠佳,使用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其主要结构在于该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包括直流电机电压取样器、控制直流电机通断的继电器、电压比较电路,以及提供基准电压和电池电压的电压源,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输入端接入所述电压取样器的取样电压,“-”输入端接入所述基准电压,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所述电压源的电池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电池电压,且位于该电池电压端与“+”输入端之间连接电容一端,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基准电压,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所述继电器输入回路的一端,继电器输入回路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压源的电池电压,同时,该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该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实质上是利用直流电机过载时电流变大、电压降低这一特性,通过上述电压比较电路,对直流电机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有效防止直流电机过载损坏的问题发生。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绿指示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红指示灯。通过设置指示灯,方便操作人员得知该过载保护器的当前状态,绿指示灯亮起时表示工作正常,红指示灯亮起时表示工作故障。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与所接入的电压取样器之间连接可调电阻R5,可调电阻R5与第一电压比较器“+”输入端之间连接可调电阻R6一端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可调电阻R6另一端接地。通过设置上述可调电阻R5、R6,从而方便对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电压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直流电机的过载保护。
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源的电池电压端之间连接可调电阻R10,所述电容为可调电容。通过设置可调电阻R10和可调电容C3,方便调节电压源的电池电压对电容C3的充电时间,从而使继电器的动作时机更为准确,减少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准电压与直流电机取样电压进行对比,从而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电机过载保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检测精度高、反应灵敏的优点,适合作为各类直流过载保护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压比较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压源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序号的名称为:1、电压取样器,2、继电器、3、第一电压比较器,4、第二电压比较器。图中Q1表示第一NPN型三极管,Q2表示第二NPN型三极管,VREF表示基准电压,BATT表示电池电压,VC表示取样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该直流电机过载保护器包括输出基准电压VREF和电池电压BATT的稳压源、对直流电机的电压进行取样的电压取样器1、控制直流电机通断的继电器2,以及将电压取样器的取样电压VC与稳压源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控制继电器通断的电压比较电路,其中稳压源的型号为现有公知的TL431。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3、第二电压比较器4、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其中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均采用型号为现有公知的LM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联达绞盘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联达绞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