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1502.6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生;李福林;施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锂离子电池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制浆,用专门的溶剂和粘接剂分别与粉末状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经高速搅拌均匀后,制成浆状的正负极物质。2、涂膜,将制成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金属箔的表面,烘干,分别制成正负极极片。3、装配,按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自上而下的顺序放好,经卷绕制成电池极芯,再注入电解液、封口等工艺过程,即完成电池的装配过程,制成成品电池。4、化成检测,用专用的电池充放电设备对成品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对每一只电池都进行检测,筛选出合格的成品电池。
其中,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注液过程中,要将注液套管装配到电池的外壳口部,以便进行注液,现有技术中注液导套可以分为套在圆柱电池壳口外部和套在壳口内部两种,但是无论是那种,都是简单的筒形结构,例如公告号为CN20269561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注液套管,注液套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注液口和出液口,注液套管中空使得注液口和出液口相通,注液口的内径大于出液口的内径。
上述装置虽然通过改变套管内径的变化来提高注液效果,但是注液口在与电池外壳的口部配合使用多次后,容易造成密封不良而漏液的现象;同时,采用这种工艺,在注液完成后,电解液会粘附在极耳上,需要在电池焊接盖帽前增加一道擦极耳的工序,否则容易造成盖帽虚焊的现象,但是擦极耳这道工序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操作,不仅耗费人力,而且难以进行自动化机械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液时极耳容易粘附电解液而使制造工序复杂的问题。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设有注液时与锂离子电池配合的注液端,所述注液端的端面设有容纳锂离子电池极耳的避让槽。
上述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使用时,将注液端插入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同时拨动锂离子电池极耳,将极耳卡入避让槽,然后再将套管本体的注液端完全插入壳体,使套管本体与壳体密封配合。通过设置避让槽将极耳隔离在避让槽内,从而在注液过程中防止极耳粘附到电解液,减少了擦极耳的工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壁在注液端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注液过程的密封效果,且多次使用后,如果密封圈磨损导致密封效果下降,只要更换密封圈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注液套管,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环形槽,且深度大于环形槽的深度。在套管本体的横截面上,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环形槽从而避免了密封圈堵塞避让槽,同时极耳进入避让槽后会对密封圈有向外挤压的效果,从而可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为了方便安装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壁设有自注液端的端面向上延伸贯穿所述环形槽的切面。所述切面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套管本体的直径,从而实现更容易安装密封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切面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以及用于该电池的注液套管,通过在套管本体的注液端设置避让槽以容纳极耳,从而在注液过程中防止极耳粘附到电解液,减少了擦极耳的工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B-B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以及用于该电池的注液套管包括中空的套管本体1和密封圈2。
套管本体1设有注液时与锂离子电池配合的注液端11,注液端11的端面设有容纳锂离子电池极耳的避让槽12。套管本体1的外壁在注液端11设有环形槽13,避让槽12贯穿所述环形槽13,密封圈2安装在环形槽13内,避让槽12深度大于环形槽13的深度,从而在避让槽12和密封圈2的内圈之间形成供极耳通过的避让通道。
套管本体1的外壁还设有自注液端11的端面向上延伸贯穿环形槽13的切面14,避让槽12设于切面14处。
本实施例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使用时,将注液端插入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同时拨动锂离子电池极耳,将极耳卡入避让槽12内,然后再将套管本体1的注液端完全插入壳体,使密封圈2与壳体密封配合。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套管,通过设置避让槽12将极耳隔离在避让槽12内,从而在注液过程中防止极耳粘附到电解液,减少了擦极耳的工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密封圈2的设置提高了注液过程的密封效果,且多次使用后,如果密封圈2磨损导致密封效果下降,只要更换密封圈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注液套管,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1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人体解剖的多功能解剖台
- 下一篇:一种内科门诊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