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01439.6 | 申请日: | 2014-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太阳花散热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1/02 | 分类号: | F28F11/02;F28F9/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熊强强 |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暖 散热 装置 水室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4所示,现有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包括水室管管体2和丝堵1,丝堵各处厚度一致,其厚度在10mm以上,丝堵表面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螺孔12,螺孔用于与水管连接,丝堵外周与水室管管体管口内壁焊接固定。但是,由于丝堵较厚,丝堵与水室管的接触面过长,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造成水室管涨大,使之与丝堵之间形成空隙,钎焊剂就藏在这个空隙内。在焊接后进行前处理也不能将其完全除掉,而钎焊剂是强氧化剂,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都会腐蚀产品,造成漏水,大大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丝堵后部位与水室管形成尖角,造成盲区,在灌防腐涂料时,此位置不能复盖,是个最薄弱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腐蚀漏水,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密封和耐用性强的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包括水室管管体和丝堵,丝堵密封设置在水室管管体两端的管口内,丝堵表面开设有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堵由端盖和凸台构成,凸台设置在端盖内端面上,凸台外径小于端盖外径,凸台外周与端盖内端面之间形成环形台阶,螺孔贯穿端盖和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端盖厚度在6mm以下。
所述凸台与端盖一体成型(挤压与机加工成型),凸台与端盖之间圆弧过渡,凸台顶部边缘圆弧过渡。所述凸台是为了增加螺孔深度,确保螺孔与水管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端盖侧面设有定位凸筋。定位凸筋能保证端盖与水室管管体内壁之间间隙均等及可控,使得焊接效果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减小丝堵与水室管的接触面,从而确保焊料渗透至丝堵与水室管之间间隙内,提高连接强度,避免因丝堵与水室管之间间隙内藏有钎焊剂,而对水室管的耐用度造成影响;
(2)丝堵内端外周形成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根部和底部均设有倒角,使钎焊剂无处藏身,在焊接后进行的前处理过程可以完全将其除掉;
(3)由于环形台阶使得丝堵后部位与水室管之间形成较大空间(没有盲区),防腐涂料也能完全复盖,且防腐膜厚薄均匀、可控,避免了氧化腐蚀漏水,提高的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丝堵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暖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暖散热装置的水室管结构,包括水室管管体2和丝堵1,丝堵1密封设置在水室管管体2两端的管口21内,丝堵1表面开设有螺孔12,所述丝堵1由端盖11和凸台14构成,凸台14设置在端盖11内端面上,凸台14外径小于端盖11外径,凸台14外周与端盖11内端面之间形成环形台阶15,螺孔12贯穿端盖11和凸台14,端盖11厚度在6mm以下。
所述凸台14与端盖11一体成型,凸台14与端盖11之间圆弧过渡,凸台14顶部边缘圆弧过渡,见图2中A处所示。
所述端盖11侧面设有定位凸筋13。
结合图3所示,采暖散热装置具有两根水室管,水室管的水室管管体2一侧设有水口22,两根水室管管体2的水口22之间连接有散热片3,散热片3与水口22密封焊接,从而形成采暖散热装置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太阳花散热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太阳花散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1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