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地开关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0930.7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林林;廖泓斌;潘泽勇;李忠正;谢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02 | 分类号: | H01H35/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芙蓉;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地 开关 组件 具有 电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暖器、加湿器等家用电器的倒地开关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一种主要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送暖的一种散热取暖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为了让用户使用产品更加安全,电暖器中一般都安装有倒地开关。电暖器只要在倾倒的状态下,倒地开关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停止工作,很好的防止了用户由于不小心碰倒电暖器而引发的意外事故。目前,倒地开关是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到电暖器底座后壳的螺柱上。当电暖器的底座壳体无法设置螺钉柱的情况下,传统的固定方式无法实现,这就对装配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地开关组件,解决了电暖器等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设置螺钉柱后无法出模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倒地开关组件,包括倒地开关和转接装置;所述倒地开关通过所述转接装置安装在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所述转接装置包括面板和支柱,所述支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支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倒地开关抵接,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柱与所述面板垂直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开关顶杆,所述开关顶杆安装在所述开关本体上;
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转接装置的支柱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支柱为空心支柱;
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空心支柱将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支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转接装置上的支柱相卡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开关顶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转接装置的面板上的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倒地开关的开关顶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倒地开关的开关顶杆伸出所述底座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倒地开关组件,所述倒地开关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暖器的底座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倒地开关组件通过转接装置将倒地开关安装在电暖器等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解决了底座壳体因设置螺钉柱而无法出模的问题,实现了倒地开关在底座壳体上的装配;同时,本发明中的倒地开关组件安装时不需在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设置螺钉柱,简化了底座壳体的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地开关组件一实施例的组件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倒地开关组件装配到电暖器上的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地开关组件100,适用于电暖器、加湿器等家用电器上,尤其适用于底座壳体上无螺钉柱的家用电器。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倒地开关组件100包括倒地开关120和转接装置110;倒地开关120通过转接装置110安装在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上,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是底座壳体的前壳或中壳或后壳等的底座壳体的任意位置。一般地,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为绝缘材质(非金属),出于电气安全方面的考虑,转接装置110同样优选为绝缘材质。
较优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转接装置110包括面板112和支柱114,支柱114的一端固定在面板112的一侧,支柱114的另一端与倒地开关抵接;同时,面板112与家用电器的底座壳体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支柱114包括圆柱形柱体和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围绕所述圆柱形柱体均匀设置。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强支柱114的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0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方位扫描激光雷达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单板电池电压实时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