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田排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00415.9 | 申请日: | 2014-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山;韩启彪;段福义;范永申;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朱广存 | 
| 地址: | 453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灌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农田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灌溉和排水是通过人为手段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重要工程措施。而在涝渍害严重的地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田排水可分为明渠排水和暗管、暗沟排水等形式,各种排水形式均有各自优势。其中,明渠排水建在地表,易于施工,维修养护便利,农户更易接受,而暗管排水铺设在地下,具有节约耕地、方便机械化作业等优势,这种排水方法是在主排水的水管上安装支排水管,并在支排水管顶部及侧面间隔开孔,利用孔洞收集过饱和水,导入主排水管排出;同时还需用无纺布包覆整个排水管,周围填碎石及砂层级配,无纺布和碎石、砂层作为过滤层。由于此方法排水是靠水头压力实现的重力式排水,因此,会导致土壤颗粒在水头压力和重力作用下下沉并与水一同进入排水管内,进而导致泥土流失和堵塞排水管,严重时甚至导致地表下沉,或堆积在滤层无纺布上造成排水管表面排水孔洞堵塞,使排水管的排水功能失效。然而其高投资、易堵塞等缺点却使得暗管排水的成规模推广应用遇到了困难。
毛细透排水带排水法。这种方法是在排水主管上开孔,然后将毛细透排水带的一端插入管内,另一端平铺到所排水区域,由于毛细透排水带吸水面向下铺设,在土壤过饱和时利用毛细透排水带具有的毛细力功能,主动地将水倒吸入排水沟槽内,在吸水的同时,由于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这样使水土自动产生分离,土壤颗粒便不会随水一起进入排水管,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泥土流失和排水系统堵塞,保证了排水系统的畅通无堵。虽能有效地收集水分,但由于毛细透排水带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排水管路的安排不合理,所收集水分需要通过排水带上的若干排水沟槽来导入主排水管,所用时间便比传统排水管排水时间更长,因此,其排水效率较低,遇到需要紧急排水时,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田排水系统,解决了明渠排水占用耕地、暗管、暗沟排水容易堵塞以及毛细透排水带排水的排水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网和集水装置,所述的排水管网包括干管和与干管相连接的支管,所述的干管和支管在地表铺设或建筑,支管和干管有一定坡降,其中,所述的集水装置为棱柱型管道,所述的棱柱型管道的一端与支管相连通,所述的棱柱型管道的另一端埋入田间,所述的棱柱型管道设置有会产生毛细力将土壤中大于田间持水量的水分吸升至地表、进入支管的毛细缝。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棱柱型管道为三棱柱型管道。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毛细缝沿棱柱型管道纵向分布,相邻之间两个毛细缝的水平距离为1-3cm,相邻之间两个毛细缝的垂直距离为0.6-1cm。毛细缝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棱柱型管道的表面积,达到最大的毛细吸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增强毛细吸附的速度,有效地提高吸附效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毛细缝沿棱柱型管道呈Z字形分布,相邻之间两个毛细缝的夹角为20-25度。毛细缝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棱柱型管道的表面积,达到最大的毛细吸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增强毛细吸附的速度,有效地提高吸附效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毛细缝的宽度为0.1-0.3mm。
毛细缝的宽度设定为0.1-0.3mm,可以有效地提高毛细吸附的速度,从而提高吸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农田排水系统可以将明渠排水和暗渠排水有机的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可以有效地解决排水系统重复建设,浪费财力、人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农田排水系统的集水装置采用棱柱型管道,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毛细透排水带排水法的排水效率低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04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面垃圾打捞系统
- 下一篇:可更换的钢结构靠船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