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8732.1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正阳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性质 检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性质检验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是碳氧化物之一,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以及无毒等性质。
目前,人教社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中,验证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CO2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以及试验碳酸的不稳定性,均分别通过一套实验装置单独进行实验验证。所用实验器材繁杂,药品消耗量大,多套实验装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现在的检验装置,它具有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方便、快捷省时以及实现现象明显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装置,包括分液漏斗、具支试管、单孔橡胶塞、橡胶管、酒精灯、A试纸、B试纸和三通管,所述分液漏斗的长颈端通过所述单孔橡胶塞置于所述具支试管上方,所述具支试管的支管与所述橡胶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橡胶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中间一根管,所述三通管的另两根管内分别设有所述A试纸和所述B试纸。
所述A试纸和所述B试纸均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所述A试纸、所述B试纸相互对称的放置在所述三通管的上下两根管内。
所述具支试管内盛有一定量的石灰石固体。
所述分液漏斗内盛有适量稀盐酸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验微型化,既节约药品,也便于上课时携带。特别是不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对多个平行班的教学尤为有利;
(2)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一套装置即能达到课本中多套实验装置才能达到验证二氧化碳各种性质的实验目的;
(3)快捷省时,对比效果显著。实验验证碳酸的不稳定性,只需几秒钟;
(4)由于装置小巧,便于课堂上巡视,增强了实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碳酸检验装置示意图。
其中1、分液漏斗,2、具支试管,3、单孔橡胶塞,4、橡胶管,5、三通管,6、A试纸,7、B试纸,8、酒精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装置,包括分液漏斗1、具支试管2、单孔橡胶塞3、橡胶管4、酒精灯8、A试纸6、B试纸7和三通管5,分液漏斗1的长颈端通过单孔橡胶塞3置于具支试管2上方,具支试管2的支管与橡胶管4的一端相连接,橡胶管4另一端连接三通管5的中间一根管,三通管5的另两根管内分别设有A试纸6和B试纸7。
A试纸6和B试纸7均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试纸6、B试纸7相互对称的放置在三通管5的上下两根管内;具支试管2内盛有一定量的石灰石固体;分液漏斗1内盛有适量稀盐酸溶液。
实验过程:
(1)取一个三通管5,在三通管5的上、下两根管内,各放置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按照如图1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2)打开分液漏斗1的活塞,使稀盐酸滴下与具支试管2内的石灰石固体发生反应产生CO2。一小段时间后,观察到三通管5的下部的B试纸7变红,而上部的A试纸6不变色。这不仅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5的上管口,观察到木条火焰,没有明显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5的下管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既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还证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将三通管5取下,将贴有B试纸7的那端放在酒精灯8火焰上加热,如图2所示,观察到B试纸7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课堂使用,微型化实验装置、节约药品,验证实验效果明显、快捷省时,一套装置即可一次性的完成二氧化碳各种性质的检验,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正阳,未经孙正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8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教学用铝热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