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8519.0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孙永忠;陈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风管 放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尤其涉及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正压风管路。正压风通过正压风管路进入井下,正压风的温度随正压风管路的不断延长而逐渐降低,导致正压风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正压风管路的内壁壁上凝结成水滴,并在正压风管路的拐弯处或低洼处形成积水区,并且正压风管路内容易进入水,正压风管路内还会有锈垢形成,正压风管路内的水及锈垢在正压风的带动下到达工作面,容易导致风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矿井正常安全生产和开拓进度。
现有技术中,在正压风管路上连通设置有储水装置,储水装置包括罐体、排水管和闸阀,排水管与罐体下部连通,闸阀设置在排水管上,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定时调整闸阀的开闭,以实现罐体内的积水排出,但是,正压风管路内的锈垢无法通过排水管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正压风管路中的锈垢无法排出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上部的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的排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的排水阀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罐体内水位高度控制所述排水阀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正压进风口和正压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正压进风口;
所述挡板用于阻挡从所述正压风进口进入所述罐体的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并使所述水和锈垢落至所述罐体底部。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阀为滑阀,所述滑阀设置于所述排水口上。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侧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连杆、弹簧和牵引绳;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中部连接;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罐体的底壁方向,所述滑阀的阀芯能沿所述排水口的朝向方向滑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浮球、弹簧和牵引绳;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
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阀连接;
所述浮球浮设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面上。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壁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低点处。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下部具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支腿。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上盖;
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所述弹簧的拉力。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弹簧最大长度小于所述挡板下端与所述罐体底壁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优选地,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正压进风口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当正压风从正压进风口进入罐体内,在挡板的阻挡下,正压风夹带的水及锈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落至罐体的底部,从而使正压风气中的水和锈垢能更好的实现分离,避免了正压风中的水及锈垢进入系统,并且,当罐体内的水和锈垢积累的一定程度后,随着水面不断上升,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排水阀动作,打开排水口,实现自动放水和排垢,保证正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正压风管路放水排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罐体; 11-正压进风口; 12-正压出风口;
13-排水口; 2-排水阀; 3-挡板;
41-浮球; 42-连杆; 43-弹簧;
44-牵引绳; 5-上盖; 51-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8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角风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锁泵锁弯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