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磁悬浮复合式轴承箱油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8476.6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0 | 分类号: | F16J1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磁悬浮 复合 轴承 箱油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磁悬浮复合式轴承箱油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辅机的轴承箱两侧油挡均使用传统的固定齿片式密封形式。这种密封结构是固定在轴承箱上的,无法自动调整。轴承箱内油的泄露主要有密封间隙、密封面积等因素决定。原密封结构只有几道齿密封,密封面积小,不能有效地阻止油的泄露。同时由于转子的运行轨迹实际为椭圆形状,并不与轴承及油挡齿片同心。当启、停机过程中转速在临界转速时,转子振动振幅最大,于是转子椭圆轨迹的长轴方向势必磨损齿片,使间隙变大,而这种密封形式不能够对这种间隙进行补偿,于是轴承箱内四处喷溅的润滑油便从齿片与轴径表面的间隙流出箱外。随着设备的运转,间隙逐步加大,密封效果越来越差,油介质泄漏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始终能与转子保持同心、密封面积大的一种新的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磁悬浮复合式轴承箱油封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磁悬浮复合式轴承箱油封装置,它由外挡、碳纤维密封环、外齿及内齿组成;
碳纤维密封环装在外挡的凹槽内;外齿、内齿及密封环上均设有回油孔。碳纤维密封环上镶嵌有磁柱。
碳纤维密封环通过磁柱与外挡的凹槽的内壁相吸附。外齿和内齿把合在外挡上。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始终与转子保持同心的密封结构,保证密封间隙;同时有内齿、碳纤维密封环、外挡及外齿几道密封组合使用。当轴承箱的油经碳向外泄露时,通过内齿、密封环及外齿上的回油槽经多级回流返回到轴承箱内。这样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减少了介质的泄露。同时也避免漏油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外挡;3、碳纤维密封环;4、外齿;5、内齿;6、磁柱;7、回油孔;8、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挡2、碳纤维密封环3、外齿4及内齿5组成。碳纤维密封环3装在外挡2的凹槽内。碳纤维密封环3上镶嵌有磁柱6。碳纤维密封环3通过磁柱6与外挡的凹槽的内壁相吸附。这样当转子8与碳纤维密封环3接触时还能轴向移动,避免了转子8与碳纤维密封环3的碰撞以及摩擦破坏密封间隙。外齿4和内齿5把合在外挡2上,外齿4、内齿5及密封环3上均设有回油孔7。
轴承箱内的油一部分喷溅在内齿5上转向返回轴承箱,其余一部分油沿间隙向外泄露,内齿5将一部分油阻挡回轴承箱,一部分油流向内齿腔室通过回油孔返回到轴承箱。继续向外流出的油经密封环3分段回油通过回油孔返回到轴承箱。外齿4一方面油阻挡灰尘、杂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挡油作用。
图中V字形箭头表示的是喷溅油,漏油通过箭头指示的方向进行回流。该密封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多重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8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翻斗式水面保洁船
- 下一篇:一种定期过滤浸水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