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及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7513.1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0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强;吕保义;汤姆·罗克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姆斯壮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2629 北京市大兴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系统 气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友好”和节能高效等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共识。在制冷行业尤为如此,制冷系统运转的高效率、污染物的低排放,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基本要求。
制冷系统中,冷凝器能否稳定、高效的工作,对整个系统而言至关重要。而冷凝器中“不凝性气体”(空气)的积累,却会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同时,要保证同样的制冷效率,压缩机的运行费用也会有很大的增加。经验数据显示,冷凝器中空气的分压每增加4磅力,压缩机的动力消耗就要增加2%,而制冷效率则会下降1%。
除此之外,制冷系统中空气的存在,造成压缩机输出压力增加,结果就会使轴承和驱动马达的磨损加剧,寿命缩短;同时,压缩机压力的增加,同样会缩短压缩机进、出口阀门的使用寿命。
如果系统中存在不可凝的氢气,则会有爆炸的危险。
由于上述原因,制冷系统的空气及其他“不凝性气体”必须及时排出。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手工除气,而手工除气效率低下:手动对冷凝器或储液罐除气,排入大气中的制冷剂比除去的空气多的多,而且不能完全把空气除掉,放出的制冷剂会危害环境。除此之外,手动除气需要专人执行,浪费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及制冷系统,提高了制冷系统除气效率,降低了制冷剂的损失,同时使制冷剂可回收,并进入制冷系统循环利用,提高了制冷剂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包括:
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连接,用于控制混合气体流向的进气控制腔,所述混合气体至少包括不可冷凝气体和气态制冷剂;
设置于所述进气控制腔上部,与所述进气控制腔贯通连接,用于冷凝所述气态制冷剂及排出不可冷凝气体的冷却除气腔。
其中,所述进气控制腔包括:
具有第一预设容纳空间的第一腔体;
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导向管;
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开口覆盖所述第一导向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处的倒置桶,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管进入所述倒置桶,所述倒置桶顶部设置有供气体排出的至少一个排气孔。
其中,所述冷却除气腔包括:
与所述第一腔体贯通连接,具有第二预设容纳空间的第二腔体;
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冷却所述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的冷却盘管;
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当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液面高度下降至一预设高度,控制所述不可冷凝气体排出的液位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不可冷凝气体为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不可冷凝气体的除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
可根据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液面高度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浮球;
通过所述除气口与所述浮球连接的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液面下降,带动所述浮球向下运动,当所述浮球运动到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除气口打开,所述不可冷凝气体从所述除气口沿着所述第二导向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还包括:
用于注入液态制冷剂的第三导向管,所述第三导向管的输出端一方面与所述第一腔体贯通,另一方面通过一膨胀阀与所述冷却盘管连接,通过所述膨胀阀的液态制冷剂在所述冷却盘管中沸腾,冷却所述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排气体装置中,通过进气控制腔控制混合气体的流向,让混合气体进入与进气控制腔贯通的冷却除气腔,冷凝气态制冷剂并将不可冷凝气体排出制冷系统,提高了制冷系统的除气效率,降低了制冷剂的损失,同时制冷剂可回收,进入制冷系统循环利用,提高了制冷剂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体装置充填液态制冷剂的工作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体装置中混合气体进入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体装置排除不可冷凝气体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控制腔;10-第一腔体;11-第一导向管;12-倒置桶;2-冷却除气腔;20-第二腔体;21-冷却盘管;22-液位控制装置;220-浮球;221-第二导向管;3-第三导向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姆斯壮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阿姆斯壮机械(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7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