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软骨下松质骨楔形截骨剪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7390.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9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骏飞;熊进;郑欣;施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软骨 下松质骨 楔形 剪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医用软骨下松质骨楔形截骨剪切器。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大块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时,供体软骨下松质骨的移植前修整为手工操作,使用骨刀,骨凿等简单工具。手工修整的截骨面不平整,随意性大,导致每一个截骨面的形态不一致,并容易照成供体截骨面与受体截骨面不匹配。由于手工截骨,需要保留较多的软骨下松质骨用于固定用,导致异体松质骨成分保留较多,是引起术后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有,传统手工截骨为单平面截骨,不论供体软骨下松质骨还是受体松质骨床均为平面,因此,供体与受体的接触面积小,爬行替代的骨愈合时间会较长,不利于骨愈合。传统的软骨下松质骨单平面截骨不能改变软骨的原有曲面弧度,不能与受体完全匹配,不能达到完全修复受体关节面软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医用软骨下松质骨楔形截骨剪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软骨下松质骨楔形截骨剪切器,两个剪切臂交叉处由关节转动连接,每个剪切臂在关节后一段为长臂,在关节前一段为短臂,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每一剪切臂的短臂前端连接卡口,卡口前端连接剪切刀头,剪切刀头上排列多个刀刃,两个剪切刀头上排列的多个刀刃啮合时相互错开。
所述剪切刀头的外圆弧上排列多个刀刃,刀刃为楔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1.一次剪切即刻完成对软骨下松质骨的楔形截骨,极大提高剪切效率,缩短手术时间。2.可以根据供体软骨的弧度选择相应的剪切刀头。3.可以根据需要成形的软骨弧度选择相应刀刃角度的刀头。4.使用该发明可使每次截骨形态保持一致,有极高重复性。5.本截骨剪切器为全金属结构,可以反复消毒,重复使用。6.配合受体松质骨移植床成形器,可使移植供体软骨下松质骨截骨后形态与受体松质骨床完全匹配,从而使移植供体与受体完全吻合,易于骨性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图1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件如下:
剪切臂1、关节2、连接卡口3、剪切刀头4、楔形刀刃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
本软骨下松质骨楔形截骨剪切器为全金属材料制备,整体为剪刀样结构。
两个剪切臂1为长干状,并弯曲交叉由关节2连接,关节2将剪切臂1分割成短臂和长臂,长臂为手持部分。短臂末端为连接卡口3。连接卡口3与剪切刀头4连接,剪切刀头4有多个弧形排列的楔形(三角形)刀刃5。连接卡扣3可与多种不同款型具有不同弧度的剪切刀头4连接。剪切刀头4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剪切臂1的连接卡扣3上,两个剪切刀头4的楔形刀刃5为间隔排列,剪切刀头4在剪切状态是刀刃5为耦合成对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将取材好的带有软骨下松质骨的供体移植物与不同款型的的剪切刀头4比较,选择与软骨面弧度近似的一对剪切刀头4,将剪切刀头4安装到连接卡口3。将剪切臂1的手持部分打开(分离),此时由于关节2作为支点,剪切臂1的短臂也同时分开,两个剪切刀头4也相应分离。将带有软骨下松质骨的供体移植物置于两剪切刀头4之间,剪切刀刃5对准移植物的软骨和松质骨的交接处。此时合拢两剪切臂1的手持部分,剪切刀头4作剪切动作,带有软骨下松质骨的供体移植物的松质骨将有部分被切除,剩余的部分形成楔形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7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屏蔽的插塞式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