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粪养猪舍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5983.4 | 申请日: | 2014-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秦英林;钱瑛;陈玉来;郭克;李楠;苏党林;王桂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1/01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 地址: | 47435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猪业的养猪房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粪养猪舍。
背景技术
随着养猪业的逐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养猪产业正在各地兴起。目前各大养猪场一般通过建造猪舍进行养殖,他们建造的的养猪舍,其结构主要是:包括房舍,在房舍内设置有多排猪圈,猪圈的地面采用漏粪板铺设,在漏粪板的下方设置有储粪槽。猪圈的设计者在猪圈的地面设置漏粪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将猪的粪便从猪圈内漏走,减少粪便造成的污染,保持猪圈内部干净卫生,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猪在这种猪圈内的排泄是相当随意的和随地的,并且排泄完后部分粪便不能及时漏入储粪槽的粪便会被猪来回踩踏,如此多次,漏粪板表面的缝隙会被堵塞,猪圈内的环境卫生不能够得到有效而且长久的保持,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清洁,特别是要逐个地将漏粪板疏通,较为耗费人力;再有,储粪槽直接设置在猪舍的下方,猪粪堆积过多发酵后,臭气熏天,给喂食人员或其它操作人员带来极大困扰,更由于储粪槽设置在猪圈的下方,工作人员无法进入不便,对粪便的清理更加困难,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在多年的养猪事业中,发现上述问题,经过探索和研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粪养猪舍,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猪粪便进行清理,降低清理过程中的人工使用,保持猪舍内的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无粪养猪舍,其结构包括:长方形的猪舍,其中在猪舍内部、沿猪舍的轴向设置有两排猪圈,所述每排猪圈由若干个相邻的由栅栏围成的方形饲养单元组成,所述两排猪圈沿着猪舍的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排猪圈之间的地坪上设置有一个“V”形的排泄槽,排泄槽两侧倾斜的侧壁分别延伸入排泄槽两边的猪圈内,使两排猪圈相靠近的一侧的地坪形成倾斜面,所述排泄槽的一端连通冲水池,在冲水池的出口设置有闸门一,另一端连接一个设置于猪舍外部的密闭化粪池,在密闭化粪池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二。
进一步地,在“V”形排泄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沿“V”形排泄槽的侧壁边缘设置有垂直的挡水板。
使用时,根据猪喜欢在水中撒尿和排粪的习惯,首先关闭闸门一和闸门二,并保持“V”形排泄槽内蓄满水,由于“排泄槽两侧倾斜的侧壁分别延伸入排泄槽两边的猪圈内,使两排猪圈相靠近的一侧的地坪形成倾斜面”,所以猪在猪圈内部可以将粪便集中排入排泄槽内,而保持猪圈其余部分的干净卫生,需要清理粪便时,同时打开闸门一和二,冲水池利用高速流动的水灌入排泄槽中,将排泄槽中的粪便冲刷入设于猪舍外部的密闭化粪池中,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其结构和优点将更加清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粪养猪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猪圈;2为方形饲养单元;3为排泄槽;4为冲水池;5为闸门一;6为密闭化粪池;7为闸门二;8为防滑纹;9为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一种无粪养猪舍,其结构包括:长方形的猪舍,其中在猪舍内部、沿猪舍的轴向设置有两排猪圈1,所述每排猪圈1由若干个相邻的由栅栏围成的方形饲养单元2组成,所述两排猪圈1沿着猪舍的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排猪圈1之间的地坪上设置有一个“V”形的排泄槽3,排泄槽3两侧倾斜的侧壁分别延伸入排泄槽3两边的猪圈1内,使两排猪圈1相靠近的一侧的地坪形成倾斜面,所述排泄槽3的一端连通冲水池4,在冲水池4的出口设置有闸门一5,另一端连接一个设置于猪舍外部的密闭化粪池6,在密闭化粪池6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二7。
进一步地,在“V”形排泄槽3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8。目的是为了防止猪不能够稳定站立或者滑倒。
进一步地,沿“V”形排泄槽3的侧壁边缘设置有垂直的挡水板9。目的是防止部分粪便被水冲出排泄槽3,污染猪圈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9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