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复合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4939.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军;侯兴哲;周孔均;林伟;唐晓泽;程瑛颖;杨华潇;魏麟;肖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渝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插座 | ||
1.新型复合插座,包括分路插座,所述分路插座包括前接线端、后接线端、前铜柱、后铜柱、插口和底板,所述插口包括前、后双簧片,所述前双簧片通过前铜柱与前接线端连接,所述后双簧片通过后铜柱与后接线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簧片包括分隔的上、下单簧片,后双簧片包括分隔的上、下单簧片,所述前、后双簧片的上单簧片的前端的相对面折弯成上接触面,且通过上接触面导通;所述前、后双簧片的下单簧片的前端的相对面折弯成下接触面,且通过下接触面导通,所述前、后铜柱相对端分别设有限位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插座径向前、后表面是平面结构,所述分路插座的底板是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上、下止位结构,所述上、下止位结构分别设在限位突起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双簧片的上单簧片分别形成与上止位结构匹配的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双簧片的下单簧片分别形成与下止位结构匹配的折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前铜柱,后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连接后铜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通过铆接连接前铜柱,后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通过铆接连接后铜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前铜柱,后双簧片的上、下单簧片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后铜柱。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复合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插座至少有十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渝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渝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49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载波无线网络中的分量载波功率控制
- 下一篇:智能抄表系统无线网络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