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载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3205.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林;米群;赵吉刚;马书金;苑金龙;陈衍豹;刘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地址: | 27207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载重 汽车玻璃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载重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重型载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的重型载重汽车的前门玻璃升降装置为绳轮式、摇把手动式和电动式,由于重型载重汽车的玻璃面积一般较大无法采用单轨绳轮式玻璃升降装置,而双轨绳轮式玻璃升降装置的成本较高;摇把手动式的升降装置,其结构复杂,操作费时费力,且长时间使用后,升降装置摇把极易损坏断裂,造成玻璃无法正常升降的后果;目前存在的电动式玻璃升降装置的运动不平稳、驱动部件的支撑端的强度低而导致升降不畅等缺陷,同时驱动部件的支撑件会出现各种变形,造成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低。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重型载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其升降过程平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高、成本低。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重型载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包括短滑槽、座板、长滑槽、大臂和小臂,所述座板与驾驶室内部钣金固定连接,所述短滑槽为定滑槽,所述座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的电机组件,所述大臂的一端与座板铰接、另一端位于长滑槽内并可在长滑槽内移动,与座板铰接的大臂一端设置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板,所述小臂的一端位于短滑槽内并可在短滑槽内移动、另一端位于长滑槽内并可在长滑槽内移动,所述小臂中部断开并且断开的两端分别与大臂的中部铰接,所述长滑槽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车窗玻璃的长托架;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平衡弹簧,所述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大臂固定连接;连接电机组件的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上述电机组件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所述开关上设置有上行、下行和停止三个档位。开关上设置有三个档位可方便控制玻璃的升降位置。
上述平衡弹簧为扭簧。
上平衡弹簧为卷簧。
上述短滑槽与座板固定连接。
上述支撑板与座板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重型载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包括短滑槽、座板、长滑槽、大臂和小臂,所述座板与驾驶室内部钣金固定连接,所述短滑槽为定滑槽,所述座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的电机组件,所述大臂的一端与座板铰接、另一端位于长滑槽内并可在长滑槽内移动,与座板铰接的大臂一端设置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板,所述小臂的一端位于短滑槽内并可在短滑槽内移动、另一端位于长滑槽内并可在长滑槽内移动,所述小臂中部断开并且断开的两端分别与大臂的中部铰接,所述长滑槽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车窗玻璃的长托架;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平衡弹簧,所述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大臂固定连接;连接电机组件的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座板上设置的平衡弹簧不仅在升降装置上升、下降时起到缓冲作用外,而且在玻璃上升、下降过程中起到蓄能作用,在玻璃下降时,平衡弹簧旋紧而张力增大,使玻璃下降较平稳,而玻璃上升时,平衡弹簧的张开弹力可以减轻升降装置中驱动部分的负担,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在座板上面增加支撑板,支撑板增强了电机组件的支撑强度,使电机输出端不会因启动力矩过大而导致齿轮与齿板啮合不畅,进而导致升降装置运行受阻,保证了升降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升降装置因升降系统中的各种阻力(比如:胶条阻力、升降装置系统阻力等)而导致座板出现各种变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短滑槽,2-长滑槽,3-大臂,4-小臂,5-齿板,6-座板,7-电机组件,8-长托架,9-平衡弹簧,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3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