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3180.5 | 申请日: | 2014-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曜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3/08;H01R4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通信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速连接器(High-Speed Connector)、背板连接器(Backplane Connector)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一类连接器,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单板(daughter card)和背板,单板和背板间成90度垂直结构,传递高速差分信号(differencial signal)或单端信号(single end signal)以及传递大电流。
但是随着信号频率的增高,连接器的电性及实体长度变成更需考量之因素,特别来说,连接器中的终端之电性长度可能因为终端的有效电性长度及信号化作用中所含的波长变成相近而使得连接器内会发生一共振条件。因此,即便是被组构为可使用差分信号对之连接器系统亦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开始产生问题。然而,此问题可通过一桥接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地面终端耦合在一起,可修改两地面终端之所产生的共振频率,从而使连接器系统以很好的性能在更高的频率下稳定的工作,比如中国发明公开号为CN102282731A、名称为《共振修正连接器》中公布了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适合于控制用于屏蔽高速差分对的接地端子的共振频率。接地端子可以被共用以便为接地端子提供预定的最大电气长度。减小所述接地端子的电气长度可以将连接器的共振频率移到信号将要以其被传输的频率范围之外。
但是该专利中采用金属的桥接件,因为金属结构的接触面不大,会容易产生接触不稳定的情况,并且金属结构不容易改变形状,而连接器品种众多,有一些连接器结构特殊,该金属的桥接件就不能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可流动性导电物质将接地端子进行灵活桥接的连接器及其加工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分别连接有插头接触部和侧接触部,所述绝缘部内置有导电端子将所述插头接触部和侧接触部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和高速通信端子,在所述绝缘部中成型有连贯所述接地端子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内注塑有导电物质。
优选地,所述导电物质为易凝固的液态导电物质。
优选地,所述导电物质为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导电物质为导电塑胶或导电热熔胶。
优选地,所述绝缘部包括多层绝缘片,每层所述绝缘片内设置有所述导电端子,每层所述绝缘片上成型有注胶通孔连贯形成所述注胶通道,两层所述绝缘片之间在注胶通孔边缘设置有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为两层所述绝缘片之间的注胶通孔边缘设置的密封凸起部和密封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接地端子在与所述注胶通孔配合设置有接触通孔,所述接触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注胶通孔。
优选地,所述注胶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接触通孔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绝缘部外部包裹有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所述绝缘部内可根据具体进行设置形状的将接地端子进行连接的注胶通道,再注塑进导电物质将所述接地端子耦合到一起,来修正接地端子的合成共振频率,采用易凝固的液态导电物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桥架件,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稳定,并且设置更方便,可在各种类型的高速I/O、高速背板等连接器中根据接地端子来在所述绝缘部内进行设置通道并注塑,灵活多变,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2A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B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3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