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1565.8 | 申请日: | 2014-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5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翠萍 |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血液 流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电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
背景技术
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临床中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血液特性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提出新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血液流变特性可以为阐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原因、途径及转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诊断治疗某些疾病提供重要参考。因此血液流变检测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和中老年体检的必要项目,现各地大、中型医院已广泛采用。
血液流变仪是在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液临床检测仪器,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血液粘度来诊断疾病及疾病早期诊断的专用检测仪器。微流量-压力传感式自动血液流变仪是以独特的心血管动力学模型作为测试单元,使被测样品经历由快到慢的流动变化过程。通过对系统中压力、压差随时间变化时的监测从而求得不同切变率下样品的表观粘度,实现了对非牛顿流体在切变率连续变化时表观粘度的自动化检测,然而,这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仍没有一套成熟、完整和具体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本实用新型的流变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测量速度快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系统和管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力传感器、放大电路、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所述计算机的输出端与打印机、一号辅助泵、二号辅助泵相连接;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一号辅助泵、二号辅助泵、一号阀、二号阀、三号阀、四号阀、进样针和蠕动泵,所述一号辅助泵一端与进样针相连接,所述一号辅助泵的另一端通过右边小室与三号阀、二号阀相连接,所述右边小室与左边小室通过管路相连,所述左边小室在出口处分三路,一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一路与二号辅助泵相连接,一路与四号阀相连接,所述四号阀和三号阀的输出端汇入一处并与蠕动泵相连接,所述四号阀和三号阀的输出端汇入一处并还与一号阀相连接,所述蠕动泵和一号阀的输出端汇入一处并通向外部大气。
上述的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是:所述压力传感器选用Honeywell公司的24PC系列压力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是:所述放大电路采用OP07集成运放。
上述的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是:所述数据采集卡选用双诺公司的AC6010型号的AD卡。
上述的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是:所述二号辅助泵与清洗液瓶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血液流变仪,其特征是:所述二号阀与废液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其基于“血液流变学”理论,以流体力学经典方法中的“Casson流动方程”和“泊肃叶公式”等算法为依据,提出了用压力传感器测定人体血液粘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在一些常规检测项目(压积,血沉等)数据的参照下,可查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及原发性肝癌病变等疾病,为病人提供疾病及早期病变依据。临床测试表明,这种流变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测量速度快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变仪电路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变仪管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变仪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变仪测量血液流动时的压力切变率-粘度函数关系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计算机;2-数据采集卡;3-放大电路;4-压力传感器;
5-打印机;7-1-一号辅助泵;7-2-二号辅助泵;8-1-一号阀;
8-2-二号阀;8-3-三号阀;8-4-四号阀;9-进样针;
10-蠕动泵;11-清洗液瓶;12-废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翠萍,未经李翠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1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杀菌笼自动转向机构
- 下一篇:家用型防近视学习桌椅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