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1071.X | 申请日: | 2014-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明;王文超;郑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昆明 |
| 主分类号: | B32B15/095 | 分类号: | B32B15/095;B32B15/14;B32B17/02;B32B17/06;B32B11/10;B32B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领域,尤其是一种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传统沥青防水卷材不耐热,高温下易流淌,时间长了,卷材防水抗渗能力下降。铝箔纸本身具有超强的反光隔热性,能够反射60%以上太阳直射能量,但其本身导热性良好,易变热且将热量传递到其下方的防水层上,不过如果在铝箔纸下方架空,预留一定空气流通,则隔热效果会变得很好。同时,铝箔纸弄皱后,会将其表面张力放大,然后吸收液体的能力大大增强,易吸水吸油,从而使卷材变得潮湿,使用寿命减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阻燃隔热、维修方便、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包括沥青基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基防水层上侧设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上侧设有铝箔层,所述铝箔层上侧设有双组份聚氨酯涂膜层。双组份聚氨酯涂膜层是由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构成,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双组份反应固化型高分子环保防水涂料,甲组份是由聚醚和异氰酸酯经缩聚反应得到的聚氨酯预聚体,乙组分是由增塑剂、固化剂、增稠剂等组成的彩色液体。将甲乙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刷固化形成富有弹性、韧性和耐磨性的橡胶状弹性涂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和耐油性,有效保护下侧的铝箔层。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增强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层。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是由若干玻璃纤维丝交叉层压制成,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及抗拉伸能力,耐高温、不燃、抗腐蚀、隔热隔音,但耐磨性较差,与铝箔层配合双重阻燃隔热,绝热性良好,同时作为增强层,有效增强了沥青基防水层与铝箔层的抗拉伸强度,延伸性良好。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沥青基防水层为SBS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层、APP改性沥青防水层或PVC改性焦油沥青层其中一种。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沥青基防水层下侧设有自粘层,所述自粘层下侧设有隔离层。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铝箔层上下两表面为糙面。糙面铝箔层,其表面粗糙,相互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空气隔热层,防止铝箔层将自身热传递到沥青基防水层上且糙面铝箔层其抗拉伸强度远大于光滑面铝箔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具有完整的弹性防水层,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能力,聚氨酯涂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性,对基层开裂或伸缩的适应性强,维修容易,只需对损坏部位局部喷涂修补,仍可达到原有的防水效果,省时、省力、费用低,并且还具有环保效果,与其它层之间结构互补,互相配合,延长了卷材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组份聚氨酯涂膜层;2-铝箔层;3-增强层;4-沥青基防水层;5-自粘层;6-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包括沥青基防水层4,所述沥青基防水层4上侧设有玻璃纤维网格布层,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上侧设有糙面铝箔层2,所述糙面铝箔层2上侧设有双组份聚氨酯涂膜层1。
所述沥青基防水层4为SBS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层。当然,也可以为APP改性沥青防水层或PVC改性焦油沥青层或其他沥青材料的防水层。
所述沥青基防水层4下侧设有自粘层5,所述自粘层5下侧设有隔离层6。
使用时,可揭去隔离层6,将卷材直接铺贴在干燥地面上,施工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昆明,未经王昆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10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