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973.1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孙林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很多城镇地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物或分流制排水系统排放的初期污染雨水已成为内河、湖泊等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初期雨水在地表形成的面源污染是造成城市河流水体污染的主要形式。有效控制和减少面源污染量,并集中将其收集治理达标排放或再利用,是保护城市地表水体免受较大污染、有效实现雨水再利用的有效措施。
由于地表雨水的特性,形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成分大部分集中在降雨初期5~10min内形成的径流雨水。因此,国家及各行业部委出台的众多环境保护类规范中普遍提出了对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初期雨水收集治理的要求。
工程上为了实现对汇水区域初期雨水的收集和治理,通常传统做法是在有组织雨水排水系统的出口末端设置一座初期雨水收集池,进口端同侧设后期雨水溢流管道排至城市雨水管网或另设排水泵坑;池末端设一套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在需用水时临时启动净化流程制取再生回用水,或在非降雨天将积存的初期雨水提升净化后,再排至另一座净水池储存待回用,或不经处理直接提升排至城市污水管网。
上述传统方案均存在下列问题:1、另设后期雨水排涝泵坑、回用清水池不仅增加工程造价和占地,而且构筑物布置零散,管理不便;2、临时启动污水处理回用装置的方案会使污水长期积存变质,增大净化处理难度,同时未处理的污水长期占用初期污水收集池,一旦再来一场暴雨,上次未及时处理的初期雨水必将溢流排放,造成污染;3、积存的初期雨水直接提升排至城市污水管网,会增加城市污水厂负荷,同时需缴纳排污费,也浪费了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初期雨水收集、贮存、处理、回用、后期雨水溢流排放的要求,提供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初期污染雨水的分流收集、达标治理和贮存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进水管、与雨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的进水格栅井、与进水格栅井的出水端连通的雨水集水池、与雨水集水池的出水端连接的出水井、与出水井连通的排水管及与雨水集水池出水末端连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进水格栅井内靠近雨水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格栅,所述进水格栅井靠近雨水集水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格栅井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孔,所述雨水集水池内顺水流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将雨水集水池分割成有进水始端和出水末端的迂回流道的导流隔墙,所述雨水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向底部倾斜的排泥坡,所述排泥坡的末端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沉泥坑,所述出水井的进水端设置有排涝泵。
根据外部水体或市政管网接纳条件,本实用新型的后期雨水排放措施分为强排和重力自排两种形式。对于后期雨水强排的工况,所述雨水集水池的出口端与出水井之间还设置有排涝泵坑。
对于后期雨水重力自排的工况,所述排涝泵设置在雨水集水池内与出水井共隔墙的一侧,所述排涝泵出水端的标高不小于雨水集水池设计的满水位标高,所述溢流堰孔的出水端与出水井连通,所述溢流堰孔底部的标高不小于排水管内顶部的标高。这样,可使出水井不仅能满足分流和排除后期清洁雨水的功能,还能在每次暴雨来临前,提前放空集水池中积存的上次暴雨后的回用雨水,腾出足够容积,保障蓄水。
对于后期雨水强排的工况,所述排涝泵设置在排涝泵坑内与出水井共隔墙的一侧,所述排涝泵坑与雨水集水池紧邻的隔墙底部设置有泄空闸及泄空闸孔,所述泄空闸连接有控制泄空闸的启闭机;所述排涝泵坑底部的标高低于泄空闸孔底部的标高。这样,可使排涝泵坑不仅能满足分流和排除后期清洁雨水的功能,还能在每次暴雨来临前,提前放空集水池中积存的上次暴雨后的回用雨水,腾出足够容积,保障蓄水。
上述两种排水工况下,所述雨水进水管的内顶部高出所述溢流堰孔的底部,所述溢流堰孔的底部高出所述进水孔的顶部。雨水进水管内顶高出溢流堰孔底的高度,可确保在此堰流水头作用下过堰流量不小于后期雨水设计流量;溢流堰孔底高出进水孔顶部,可确保不低于在设计重现期、特定降雨初期时段内的任意时刻进水孔前水头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未经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幅度均衡器
- 下一篇:用于连接变频器与上位机的PROFIBUS通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