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0902.1 | 申请日: | 2014-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8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 有机 发光二极管 显示 面板 结构 | ||
1.一种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上基板;
一下基板,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
一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位于该下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具有多条栅极驱动线、多条源极驱动线及及多条感应导体线,依据一显示像素信号及一显示驱动信号,用以驱动对应的画素驱动晶体管;
一阴极层,位于该上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的表面;以及
一阳极层,位于该下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阳极层具有多个阳极画素电极,该多个阳极画素电极的每一个阳极画素电极是与对应的该画素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连接;
其中,该多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多条栅极驱动线及多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位于该多条栅极驱动线及该多条源极驱动线的相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条感应导体线分成一第一组感应导体线、及一第二组感应导体线,该第一组感应导体线形成N个四边型区域,N为自然数,在每一个四边型区域中的感应导体线电气连接在一起,而任两个四边型区域之间并未连接,以在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形成有单层感应触控图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感应导体线形成N个走线,该N个走线的每一个走线与一对应的四边型区域电气连接,而每一个走线之间并未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该多条感应导体线是以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四边型区域为下列形状其中之一: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晶体管及感应电极层的该多条感应导体线是由导电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所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的金属材料为下列其中之一:铬、钡、铝、钛、及其合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阴极层是由金属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材料选自下列群组其中之一:铝(Al)、银(Ag)、镁(Mg)、钙(Ca)、钾(K)、锂(Li)、铟(In)的合金或新型阴极使用氟化锂(LiF)、氟化镁(MgF2)、氧化锂(LiO)与Al组合而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包含一电洞传输子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一发光层(emitting layer)、及一电子传输子层(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HT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9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软恢复功率开关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疲劳变形鼠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