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载具在流水线回流的返回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203.7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范东东;张继根;严宇澄;殷建刚;蔡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流水线 回流 返回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设备,尤其设计一种控制载具在流水线回流的返回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器载具在流水线上输送时,由于控制器载具需要重新返回流水线的线头,并且输送传送带与返回传送带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因此需要人工拿取控制器载具,然后将位于输送传送带的控制器载具放入返回传送带上,通过人工拿取的方式无形之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控制载具在流水线回流的返回机构,有效实现了控制器载具在流水线上的自动返回,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载具在流水线回流的返回机构,包括主机架,于所述主机架上装置气缸,滚筒输送架与所述主机架铰接,辅助机架与所述主机架固接,位于所述辅助机架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及电磁阀。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转动轴贯穿装置所述主机架及滚筒输送架内、并实现滚筒输送架相对于主机架在α角内作翻转运动,所述α角的角度范围为120°±1°;
所述气缸位于滚筒输送架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光电开关实现控制器载具的自动识别,利用转动轴实现了滚筒输送架与主机架之间的铰接,气缸的布置有效的减少了安装空间,取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器升降机构,通过气缸实现了滚筒输送架在一定角度间的转换,从使控制器载具受重力从输送传送带转换至返回传送带,避免了以往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拿取控制器载具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送传送带;2、滚筒输送架;3、控制器载具;4、转动轴;5、主机架;101、辅助机架;6、电磁阀;7、光电开关;8、气缸;801、活塞杆;9、返回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控制载具在流水线回流的返回机构,包括主机架5,于主机架5上装置气缸8,滚筒输送架2与主机架5通过转动轴4铰接,转动轴4贯穿装置滚筒输送架2及主机架5内、并实现滚筒输送架2相对于主机架5在α角内作翻转运动,α角的角度范围为120°±1°。辅助机架101与主机架5固接,位于辅助机架101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7及电磁阀6,上述气缸8位于滚筒输送架2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控制器载具3从输送传送带1上进入滚筒输送架2后,控制器载具3受重力向F1方向滑动,直至滑动到光电开关7的正上方后,光电开关7将输入单溜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输出,由于控制器载具3遮蔽了自然光产生的光变化量,使得光电开关7检测出控制器载具3的到位情况,然后电磁阀6打开,通过电磁阀6控制气流通道开启,从而实现气缸8的输出端801的伸出,其输出端801伸出与滚筒输送架2的底部接触,从而实现滚筒输送架2相对于主机架5上沿F2方向作旋转,直至滚筒输送架2转动至与返回输送带9置同一直线后,使控制器载具3受重力沿F3方向滑动,进入返回输送带9,避免了以往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拿取控制器载具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套外圆涂胶用的自动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钢壳列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