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门应急打开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89102.8 | 申请日: | 2014-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会明 |
| 主分类号: | E05F7/08 | 分类号: | E05F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门 应急 打开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门的应急打开机构 。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门通常使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经蜗杆蜗轮减速,再由同步带传动,同步带通过带夹和携门架连接车门,在电机正反转情况下,实现车门的开关动作。
蜗杆蜗轮结构具有机构简单、传动比大、噪音小的优点,同时蜗杆蜗轮机构有自锁功能,断电时打开或关闭车门很困难,在电动关门设计中经常应用于车门的关门锁紧。
但在应急情况时,手动打开门需要的力也很大或根本打不开,从而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从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的几起公交车起火的事故中,暴露出来公交车的应急开门机构的重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型机构,在应急情况下将蜗轮蜗杆机构从开关门的传动链中分离,使应急情况下打开车门需要的力减小,增加了客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采用蜗杆蜗轮的减速装置中,设计一种能够脱开蜗杆蜗轮的机构,在正常情况下,电机能过蜗杆蜗轮和处于锁闭状态的离合机构带动主动轮转动,传送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并随电机的转动在主动轮、从动轮上运动。 车门通过带夹和携门架与传送带或者链条连接,携门架通过滑块与导轨相连,并可在导轨上滑动,携门架上一端与门板连接在一起,当电机转动时,主动轮带动同步带运动,与同步带相连的携门架带动门板沿着导轨运动,实现门的开关。当车门关闭后,由于在传动链中有蜗杆蜗轮,具有车门的锁闭功能,不能将车门打开。拉动本实用新型中的应急开关,将蜗杆蜗轮机构从传动链中脱开,可以较为轻松的用手将门拉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门应急打开机构,所述应急打开机构是设于自动门传动系统的减速机构上的离合装置。在正常情况下,离合装置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在应急情况下,离合装置将蜗杆蜗轮在传动系统中分离。
所述离合装置由传动轴、蜗轮、销轴、箱体、转轴、拨叉、钢丝索、钢丝接头Ⅰ、弹簧Ⅰ、离合盘、蜗杆组成;所述传动轴的中部为光轴,后部带有花键,前部设有键槽;蜗轮设于传动轴的中部,离合盘设于传动轴的后部,离合盘与蜗轮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蜗轮设于传动轴中部的光轴上,离合盘与传动轴后部花键连接,主动轮与传动轴前部键连接。
拨叉设于离合盘的凹槽内,拨叉的一端侧通过转轴固定于箱体上,拨叉可以绕转轴转动,另一端侧连接钢丝索,钢丝索的另一端设于车厢内,方便乘客在应急状况下使用。
所述箱体上设有钢丝接头,钢丝索穿过钢丝接头与拨叉连接;所述拨叉与钢丝接头之间设有弹簧Ⅰ,正常情况下弹簧Ⅰ的推力将拨叉和离合盘推向蜗轮侧,保证蜗轮与离合盘的相接,应急状况下,拉动钢丝索,克服弹簧拉力,拨叉沿转轴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离合盘向远离蜗轮的方向移动,离合盘脱离销轴,蜗杆蜗轮的动力与主动轮的动力传输中断。
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采用链条或者传动带传动。
所述自动门由电机、减速机构、传动系统、车门和车门连接装置以及导向装置组成,所述减速机构上设有离合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应急情况下将蜗轮蜗杆机构从开关门的传动链中分离,使应急情况下打开车门需要的力减小,增加了客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离合机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方案由电机10、减速离合机构20、主动轮30、传送带40、从动轮41、导轨50、携门架55、车门60和应急开关65组成;携门架55固定在传送带40上,同时携门架55与车门60连接,传送带40通过携门架55带动车门60实现开关动作。
在电机10带动下,通过减速离合机构20、主动轮30、带动传送带40运动。固定的传送带40上的携门架55及车门60一起沿着导轨50方向运动,实现车门60的开关。
如图2所示,减速离合机构20,所述减速离合机构由主动轮30、传动轴201、蜗轮202、销轴203、箱体204、转轴205、拨叉206、钢丝索207、钢丝接头Ⅰ208、弹簧Ⅰ209、离合盘210和蜗杆21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会明,未经林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9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标高控制器
- 下一篇:填料式振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