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远程加湿灭尘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7738.9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王刚;陈文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峰 |
主分类号: | E21B17/22 | 分类号: | E21B17/22;E21B21/14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2526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加湿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钻探机械,尤其涉及坑道钻孔用钻具。
背景技术
煤矿坑道钻探施工中,经常遇到高瓦斯、高地压、煤层松软的地况,极易出现钻孔变形和塌孔,传统的注水式钻孔作业无法实施,只能采用通风钻进方式。但这样就导致大量煤尘产生,钻具也会产生高温,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对生命财产形成严重威胁,爆炸塌方时有发生,造成极大的损失,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抽采钻孔一般采用干式钻孔、注水式钻孔、压风钻孔等方式,虽然能够完成钻孔作业,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干式钻孔在无风无水状态下打钻,容易造成堵渣和孔内钻头温度升高;注水式钻孔由于无法控制水流量,容易造成巷道内泥泞;压风式钻孔采用风力排渣降温,煤粉大量喷出,容易在巷道的封闭空间内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常用的钻杆两端孔径偏小,中间杆体孔径偏大,在输送风、水的过程中,会造成水珠颗粒大,形成水滴或浅水现象,影响对煤粉消除和长距离输送,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如何解决钻孔中的消尘降温、实现有效的远程输送成为煤矿钻探机械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为煤矿钻孔消尘降温装置配套的钻杆,结构合理,拆卸方便,操作安全,远距离输送介质能力强,消尘排渣效果好,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煤矿钻探除尘降温的配套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制作一种矿用远程加湿灭尘钻杆,钻杆杆体的中孔内设有雾化内通管,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公接头、母接头,钻杆的杆体柱面上设有螺旋叶片。杆体是中空高强度抗拉圆管,也可是三棱圆弧过渡中空管,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公接头、母接头,采用真空摩擦焊接与杆体连接固定。公接头为台阶轴式接头,内端端面与杆体固定连接,外端为连接管轴头,可与母接头的连接孔配合套装,公接头中心开有轴向通孔,孔内嵌装雾化内通管;母接头为外端面开设连接孔的管接头,连接孔为盲孔,孔底中心开设轴向通孔,孔内嵌装雾化内通管的一端,雾化内通管纵贯整个杆体的中孔;公接头、母接头的截面形状与杆体相同,分别用真空摩擦焊接与杆体两端连接固定,相邻杆体的公接头与母接头可以螺纹连接,也可以快插式连接。雾化内通管为防静电中空隔离管,雾化内通孔的孔壁光滑,无静电吸附性,两端分别嵌装在公接头、母接头的轴向通孔内,相邻两根杆体前后连接时,雾化内通管前后连接,雾化内通孔前后贯通。杆体上设置螺旋叶片,缠绕整个钻杆,焊接固定在杆体上,相邻两根杆体前后连接时,螺旋叶片前后端面衔接连接。钻杆由若干杆体前后连接组成,杆体采用高强度抗拉管,变形率低,抗拉压强度高,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杆体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圆弧棱形、六边形圆角过渡等多种形式;公接头、母接头的外廓形状与杆体相同,采用螺杆螺孔配合连接或快插式连接方式,保证前后杆体连接牢固;雾化内通管衔接紧密,雾化内通孔贯通无阻,防静电隔离管不会对雾化微料产生吸附,雾化内通孔的孔壁光滑,不会对雾化微粒产生阻碍,不会形成微粒积聚,确保雾化微粒由雾化发生器长距离顺畅输送至钻头部位,对钻孔进行消尘,对钻头降温。钻杆上设置螺旋叶片,保证煤渣顺利排出,不致堆积堵渣造成卡钻。本实用新型与雾化消尘降温装置配套,适于进行大扭矩深孔钻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实施、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连接牢固,与雾化消尘降温装置配套性能好,拆装快捷方便,输送雾化微粒顺畅,远距离输送能力强,操作安全,消尘降温效果好,能够大大改善煤矿巷道内钻探工况,减少环境污染和危险因素,提高安全系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钻孔效率,提高经济社会效益,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向N-N剖面图。
图中,1—母接头,2—杆体,3—公接头,4—雾化内通管;A—视向符号,B—视向符号,D—中孔,H—轴向通孔, K—连接孔,L—雾化内通孔,N—剖面符号,Q—真空摩擦焊接圈,S—螺旋叶片,T—连接管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式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峰,未经王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7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