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保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7595.1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平;陈志星;黄武舞;刘敏荣;陈金花;杨红斌;刘浪;王慧;王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1708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温室 大棚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保温的装置,属农业冬季保温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的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增加产能,大棚冬季加温、保温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重视。但由于加温成本高、且加温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粉尘的排放等。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温室保温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使得我国冬季大棚保温技术研究有了新的契机。
大棚保温是冬季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保温技术是在温室大棚内搭建二道膜。但常用的二道膜搭建均为平拉技术,占据较大空间且常有积水,同时在展开时影响喷灌设备、补光设备的正常工作,且密封性不好,严重影响了大棚的保温效果。因此,研究操作简单、不影响大棚内部设备正常工作、节省空间且保温效果好的内保温装置是大棚冬季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二道膜内保温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空间,密封效果好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保温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驱动轴,固定在驱动轴上且间隔2米的绕线筒(3),绕在绕线筒(3)上的钢丝线(4),一端分别与纵拉管(9)和水槽(10)连接、另一端与绕线筒(3)连接的滑轮(7),分别固定在纵拉管(9)和水槽(10)上、并用夹子(5)固定在驱动线上的保温膜(8)组成;其中:驱动轴由镀锌管(6)、置于镀锌管(6)上的拉幕减速器(2)和电机(1)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市购材料按常规方法制准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二道膜内保温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不影响内部设施工作,不积水且保温效果好的优点,能广泛应用于我国冬季大棚内农业作物的保温。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驱动轴,固定在驱动轴上且间隔2米的绕线筒3,绕在绕线筒3上的钢丝线4,一端分别与纵拉管9和水槽10连接、另一端与绕线筒3连接的滑轮7,分别固定在纵拉管9和水槽10上、并用夹子5固定在驱动线上的保温膜8组成;其中:驱动轴由32㎝镀锌管6、置于32㎝镀锌管6上的拉幕减速器2和电机1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市购材料按常规方法制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1.将拉幕减速器2与电机1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与32㎝镀锌管6连接,形成一个驱动轴;
2.将绕线筒3固定在驱动轴上,间隔2米,通过驱动轴的转动实现绕线筒3的转动;
3.将钢丝线4绕在绕线筒3上,形成驱动线;
4.在纵拉管9和水槽10上分别安装滑轮7,驱动线从绕线筒3出来经过滑轮7重新回到绕线筒3上,形成一个回路;
5.保温膜8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纵拉管9和水槽10上,使得每栋保温膜划分为四小块,并在结合点用夹子5分别固定在驱动线上;
6.当电机1正转时,驱动轴带动驱动线正转,促使保温膜8的整体展开,形成二道膜,实现保温的效果;当电机1反转时,驱动轴带动驱动线反转,促使保温膜8的整体收缩,收起二道膜,实现降温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7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渗透式植物根系定点灌溉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红薯冬季育苗的育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