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86891.X | 申请日: | 2014-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傅廷达;高步银;孙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居 防盗 电子 监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视系统,尤其是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属于监视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外出活动或工作时间的增多,屋内无人的时间逐渐增多,因而对于家居防盗的要求也日益强烈。但是一些防盗装置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某些客观的原因使其难以起到真正的防盗作用(如现在小区房屋的电闸均位于室外的楼道内,盗窃者可先强行断电再盗窃)。即使有盗窃者的影像资料,被盗后失窃财物追回的可能性也没有保障。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所用电源采用双电源系统,为监视系统提供可靠的电力保证,并且采取强闪光等装置,以起到预先的威慑作用使盗窃者产生畏惧,从而防止失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连接信息采集单元,信息采集单元、连接报警单元,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及报警单元均与电源连接。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连接有摄像头、光电传感器和RFID阅读器,
所述的摄像头至少为2个,光电传感器至少为2个。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单元连接闪光装置、声音报警装置及通信装置。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电源采用双电源系统,包括电站供电及太阳能电源。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摄像头为具有红外摄像功能及可视光摄像功能的摄像头。
报警单元包括闪光装置、声音报警装置及通信装置,闪光装置、声音报警装置及通信装置相互独立,同信息处理单元并联。
电源采用双电源系统,包括电站供电及太阳能电源。
进一步的,信息采集单元还包括安装于窗附近的RFID阅读器。
进一步的,摄像头为具有红外摄像功能及可视光摄像功能的摄像头。
进一步的,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室内门或窗的框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利用信息采集单元中RFID阅读器及用户的RFID标签读取进入屋内的人的信息,如果信息得到验证,则监视系统解除此次报警,如果未经RFID阅读器验证信息,则进入屋内的人会触发光电传感器,进而使监视系统的报警单元工作,报警单元的闪光装置发出强闪光,给进入屋内的人明显的震慑效果,以威慑盗窃者,使其放弃盗窃。本监视系统所用电源采用电站供电和太阳能电源双电源系统,为监视系统提供可靠的电力保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信息采集单元 11、摄像头 12、光电传感器 13、RFID阅读器 2、信息处理单元 3、报警单元 31、闪光装置 32、声音报警装置 33、通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1,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1连接信息采集单元2,信息采集单元2连接报警单元3,信息采集单元1、信息处理单元2及报警单元3均与电源连接。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1连接有摄像头11、光电传感器12和RFID阅读器3,所述的摄像头(11)至少为2个,光电传感器(12)至少为2个。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报警单元3连接闪光装置31、声音报警装置32及通信装置33。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电源采用双电源系统,包括电站供电及太阳能电源。
一种家居防盗电子监视系统,摄像头11为具有红外摄像功能及可视光摄像功能的摄像头。
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室内门的框架上。由于窗户的布局及结构各有不同,对于推拉式窗户,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室内窗的框架上。本实施例采取此方式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窗户为旋转开启式,考虑到窗户自身可能遮挡光电传感器光束,则光电传感器安装于窗的附近,既可以在人从窗户进入时可以遮挡其光路,也不会被开启的窗户遮挡其光路,从而不至于引起误报警。
报警单元包括闪光装置、声音报警装置及通信装置,闪光装置、声音报警装置及通信装置相互独立,同信息处理单元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68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防监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橡胶减振器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