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85396.7 | 申请日: | 2014-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哲;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申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5/06 | 分类号: | H02G15/06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1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三锥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测井行业电缆与测井仪器连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石油测井作业中,通过电缆鱼雷将电缆与马笼头连接起来,将电缆外皮用锥套固定在鱼雷上,另一端通过丝扣与马笼头相连。目前取芯鱼雷使用的是标准三锥套,内套、中套和外套都为短锥结构,在取芯爆破作业时,因为振动强烈,在电缆钢线与三锥套连接压紧的根部不仅要承受拉力,还要承受弯扭力,使电极钢缆线容易折断,从而导致仪器掉井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改善电极钢缆线受力状态,使测井取芯作业更加安全可靠的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包括套装在鱼雷挂筒中的外套、中套和内套,所述外套延伸至挂筒体外,并在端口内侧设有缩径结构,外套与鱼雷挂筒间设置隔套。
所述外套缩径结构最小内径与连接电极电缆钢线直径相同,缩径结构处采用圆角过渡。
所述隔套外圆周设有至少2个槽口,且沿圆周均布。
所述外套缩径结构设置在距外套端口内侧6-10mm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结构性改进改善电极钢缆线受力状态,使测井取芯作业更加安全可靠;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影响其他部件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隔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2.中套3.内套4.取芯电极鱼雷5.鱼雷挂筒6.电极电缆7.电极电缆钢线8.缩径结构9.隔套10.电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套1、中套2、内套3、取芯电极鱼雷4、鱼雷挂筒5、电极电缆6、电极电缆钢线7、缩径结构8、隔套9和电缆芯10,本实用新型一种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包括套装在取芯电极鱼雷4鱼雷挂筒5中的外套1、中套2和内套3,所述外套1延伸至鱼雷挂筒5体外,并在端口内侧设有缩径结构8,外套1与鱼雷挂筒5间设置隔套9。
所述外套缩径结构8最小内径与连接电极电缆钢线7直径相同,缩径结构8处采用圆角过渡。
所述隔套9外圆周设有至少2个槽口,且沿圆周均布。(见图2)
所述外套缩径结构8设置在距外套1端口内侧6-10mm处。
使用时,将电极电缆6穿入鱼雷挂筒5,利用三锥套将电极电缆6固定,电极电缆6的钢线7从三锥套的外套1中穿入,电缆芯10从三锥套外套1与鱼雷挂筒5的间隙中穿过。在外套1与鱼雷挂筒5之间设置隔套,可在限制外套1摆动的同时使电缆芯10顺利通过。
在取芯爆破作业瞬间,取芯仪器受到强烈震动,由于三锥套外套1加长且缩径结构8与电缆钢线同径,结合紧密,侧震动时产生的弯扭力传递到外套1上,不会向根部电缆连接处传递,根部电缆连接处只承受拉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取芯电极三锥套结构将传递到电极电缆6上的力进行了分解,有效改善了电缆钢线7的受力状态,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使测井工作更加安全顺利。新型的三锥套结构制造简单,更换维修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申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鞍山申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5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