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输液施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3813.4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益楼 |
主分类号: | A01C23/00 | 分类号: | A01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输液 施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施肥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输液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是人类的主食。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施肥尤为重要。传统的施肥方法是直接将肥料施入到水稻田中。这种传统的施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下,施肥效率低,大量施入肥料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传统的施肥方法肥料分散不均匀,肥力发挥效力不均衡,造成片状分布,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成熟统一时间。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节能环保,施肥效率高的水稻输液施肥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节能环保,施肥效率高的水稻输液施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输液施肥系统,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盛水容器,在盛水容器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部盖板,上部盖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活动安装有旋转搅拌轴,旋转搅拌轴的上方与直流电机相连接,直流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旋转搅拌轴下方的盛水容器内部安装有旋转搅拌叶片,在盛水容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抽水泵相连接,出水口与出水管道相连接,在出水口与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
所述的盛水容器为圆钵状筒体结构,盛水容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直面结构,盛水容器的中部为圆球状结构,盛水容器的上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部盖板。
所述的直流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上部盖板的上方,所述的旋转搅拌轴活动安装在中心孔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进料斗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斗的下部与盛水容器相互连通,进料口通过进料斗与盛水容器相互连通。
所述的旋转搅拌轴的高度是盛水容器高度的二分之一,在旋转搅拌轴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旋转盘,旋转搅拌叶片固定安装在该旋转盘上。
所述的支架为圆柱形杆状结构,支架为四根,四根支架均等分布在盛水容器的下方,在盛水容器于支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强支撑座。
所述的控制阀门为手动阀门或电磁阀。
所述的进料口为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的漏斗状结构,进料口通过螺栓与进料斗固定连接,进料斗通过铆接的方式与上部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旋转搅拌叶片为四片,四片旋转搅拌叶片均等分布在旋转搅拌轴下部的圆周方向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产品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水稻需肥特性和吸肥的特点,利用叶龄模式,确定水稻施肥时间,实行输液法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大量使用肥料,污染地下水源,减少人类疾病发生,并且也大大减轻了人类的劳动强度,为新式农民,实现中国梦,夺取农业丰收,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且,本产品可以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肥料提前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盛水容器中,然后打开抽水泵,从农田灌溉渠中抽水到盛水容器中,然后利用直流电机带动旋转搅拌轴和旋转搅拌叶片,将肥料和抽水泵抽进来的水充分混合,形成肥料溶液,将固体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后利用出水口和出水管道将溶液灌溉到水稻田中作输液施肥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水稻输液施肥系统,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盛水容器3,在盛水容器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部盖板4,上部盖板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5,中心孔5内活动安装有旋转搅拌轴7,旋转搅拌轴7的上方与直流电机6相连接,直流电机6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9,旋转搅拌轴7下方的盛水容器3内部安装有旋转搅拌叶片16,在盛水容器3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通过进水管道11与抽水泵10相连接,出水口13与出水管道15相连接,在出水口13与出水管道15之间设置有控制阀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益楼,未经陈益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3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