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网用镀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3271.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7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天马镍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08 | 分类号: | C25D1/0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沈国安 |
地址: | 21440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镍网用镀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镀槽,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镍网的镀槽。
背景技术
目前,镍网在电镀时先将镍块放置在钛篮中,钛篮的上端通过挂钩与阳极棒连接,镍块在电流和电镀液的作用下逐渐变成离子状态,并游离被吸附到与阴极相连的模具上,从而获得成品;对于镍网而言,其开孔率是其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提高开孔率,需要在电镀的过程中加入添加剂提高其开孔率,而为了有效的发挥添加剂的效用,需要使得添加剂和电镀于镀膜上的待成品镍网有充分的接触,然后常规的镀槽循环流动不够,添加剂与待成品的镍网接触不够充分、时间也不够长,因此其开孔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镍网开孔率的镀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镍网用镀槽,所述镀槽包含有槽外套,所述槽外套中套装有一槽内套,所述槽内套中还套装有一内夹套,所述槽内套和内夹套之间通过作为阳极的钛篮相连接,所述槽外套顶部开口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作为阴极的阴极管,且该阴极管位于内夹套的顶部开口上方,镀膜套装于上述阴极管上,所述镀膜内套装有一沿阴极管长度方向设置的荡棒,所述内夹套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用于流入添加剂的添加剂流入管,且该添加剂流入管位于荡棒的下方,所述内夹套的顶部开口端与沿其长度方向左右均设置有夹管,且夹管与内夹套和镀膜均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种镍网用镀槽,所述夹管的材质为PVD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重夹套的设计,以及夹管的设计,使得进入电镀液中的添加剂能够以高浓度状态长时间与镀膜上的待成品镍网进行接触,因此有效的提高了其开孔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镍网用镀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添加剂的流动方向)。
其中:
槽外套1、槽内套2、内夹套3、钛篮4、镀膜5、阴极管6、荡棒7、夹管8、添加剂流入管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镍网用镀槽,所述镀槽包含有槽外套1,所述槽外套1中套装有一槽内套2,所述槽内套2中还套装有一内夹套3,所述槽内套2和内夹套3之间通过作为阳极的钛篮4相连接,使用时,槽外套1、槽内套2、内夹套3、钛篮4均浸渍于电镀液中,且所述槽内套2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便于电镀液循环进出;所述槽外套1顶部开口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作为阴极的阴极管6,且该阴极管6位于内夹套3的顶部开口上方,镀膜5套装于上述阴极管6上,所述镀膜5内套装有一沿阴极管6长度方向设置的荡棒7,从而使得镀膜5处于拉伸绷紧状态;所述内夹套3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用于流入添加剂的添加剂流入管9,且该添加剂流入管9位于荡棒7的下方,所述内夹套3的顶部开口端与沿其长度方向左右均设置有夹管8,所述夹管8采用PVDF材质,使得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且夹管8与内夹套3和镀膜5均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进入电镀液中的添加剂不会从内夹套3和镀膜5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该间隙由于夹管8与内夹套3和镀膜5均紧密接触而被阻隔),只能经由镀膜5上的待成本镍网上的网孔流进、流出后进入内夹套3和槽内套2之间的间隙内,保证了添加剂与镍网上的网孔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同时由于槽外套1、槽内套2和内夹套3构成的三重结构,使得内层流入的添加剂具有较高的浓度,结合其与网孔的长时间接触,进一步保证了镍网的开孔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天马镍网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天马镍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3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薄板的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阴极板压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