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人孔结构及一种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2101.0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陶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结构 室外 机柜 一体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人孔结构及一种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通信网络出现了向智能化、小型化、标准化、基站广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面对通信运营商广泛、密集、快速的网络建设,对通信基站,宽、窄带接入机房提出了占地少、建设快、功能全、易搬迁的新要求,室外机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的户外安装。
目前的室外机柜安装需要独立的基座,室外机柜到通信人孔之间需要通过管道相连。蓄电池电池仓安装在室外机柜内,室外机柜所占空间较大,在室外机柜内部需要相应的温控措施,以满足蓄电池电池仓的工作环境要求。目前也有将蓄电池电池仓放置在地埋箱内采用地埋方式,但是受到施工工艺限制,不易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人孔结构及一种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能够解决蓄电池的温控问题,且减小室外机柜所占空间,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信人孔结构,所述通信人孔具有形成于地表面上的顶部和形成于地表面下的底部;在所述通信人孔的顶部设有人孔井口;所述通信人孔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室外机柜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供室外机柜上管线穿过的若干预埋管;所述通信人孔的底部形成一用于放置蓄电池电池仓的地槽。
进一步的,所述地槽上端设置用于将所述蓄电池电池仓放置其内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封盖有一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地槽的深度大于500mm,宽度大于600mm。
一种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包括:
室外机柜;
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柜外的蓄电池电池仓,所述蓄电池电池仓内安装有蓄电池;以及,
通信人孔,所述通信人孔具有形成于地表面上的顶部和形成于地表面下的底部;
其中,在所述通信人孔的顶部设有人孔井口及用于安装所述室外机柜的基座,所述室外机柜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供室外机柜上管线穿过的若干预埋管;
所述通信人孔的底部形成一用于放置所述蓄电池电池仓的地槽,所述蓄电池电池仓放置于所述地槽内,且所述蓄电池电池仓内的蓄电池通过穿设于所述预埋管内的管线与所述室外机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电池仓上设置有与所述通信人孔的内腔相通的用于蓄电池的排气及管线引出的空管。
进一步的,所述地槽上端设置用于将所述蓄电池电池仓放置其内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一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地槽的深度大于500mm,宽度大于6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信人孔结构以及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对通信人孔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将蓄电池电池仓安放在通信人孔的底部,实现地埋,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特点,保证蓄电池有一个相对恒定的工作温度,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蓄电池电池仓独立于室外机柜,可以减少室外机柜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信人孔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室外机柜与通信人孔一体化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人孔结构,所述通信人孔100包括一内腔,所述内腔具有形成于地表面上的顶部和形成于地表面下的底部;在所述通信人孔100的顶部设有人孔井口101;所述通信人孔100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室外机柜200的基座102,所述基座102上设有用于供室外机柜200上管线穿过的若干预埋管103;所述通信人孔100的底部形成一用于放置蓄电池电池仓300的地槽10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地槽104上端设置用于将蓄电池电池仓300放置其内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封盖有一盖板10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盖板105的设置,可以将蓄电池电池仓300封装于地槽104内,以保证蓄电池的温度,且对蓄电池加以保护。所述盖板105可以是采用水泥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2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