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棉签的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0575.1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展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12 | 分类号: | F26B15/12;F26B23/04;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签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棉签上的棉团烘干的装置。
背景技术
棉签,又叫擦拭棒,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工业、家庭等领域。其包括一根棉签杆,棉签杆的一端或两端胶粘有清洁用的棉花,目前,棉签均由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形成棉签半成品,随后再将半成品收集在一起,送入烘干室,对棉团进行烘干,使棉团干燥,形成棉签,最后再对棉签进行整理、包装。传统的这种烘干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生产效率低,且棉签半成品在送入烘干室之前,部分棉团会粘连在一起,形成废品,生产成本高。而现有的对棉签的烘干装置是利用输送带输送棉签,在输送带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加热装置,将棉签上的棉团烘干,这种烘干方式虽然提高了烘干效率和成品率,但是这种方式是在暴露的空间对棉签进行烘干的,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仅其中一小部分热量作用在棉签上,大部分的热量散失而浪费掉,热能利用率不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加热不均匀;而且,现有的加热装置不能确保所加热的空气的是洁净的空气,不能确保棉签上棉团的洁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能利用率高、加热均匀且能利用洁净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棉签烘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棉签的烘干装置,包括输送棉签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两侧分别设有能够靠拢并咬合密封/分离的加热装置,各所述加热装置的一端均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通过风管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有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还包括容置所述输送带与各加热装置的外罩,所述外罩两内侧壁上设有推动各所述加热装置靠拢并咬合密封/分离的推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电热器件腔的外壳,分别为截面为“凹”字形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两侧壁上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侧壁上设有能够容置所述密封条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沿所述输送带走向的一侧上均设有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外罩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连接各所述保温板的所述推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输送带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有若干个容置棉签的凹槽,所述棉签横跨在两所述链条的凹槽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棉签的烘干装置通过设置两能够靠拢咬合密封的加热装置,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对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气流,在密封的空间内利用洁净的热气流对棉签上的棉团进行烘干,达到快速、均匀烘干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输送带,11、凹槽,21、第一外壳,22、第二外壳,23、电热器件腔,24、送风口,25、密封条,26、卡槽,27、保温板,30、风管,40、风机,50、空气过滤器,60、外罩,70、推动气缸,80、棉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棉签的烘干装置,包括输送棉签的输送带10,输送带10两侧分别设有能够靠拢并咬合密封/分离的加热装置(适合在棉签80的签杆两端均包裹有棉团的情况)。输送带10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链条,链条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容置棉签80的凹槽11,两链条上的凹槽11位置相对应,将棉签80横跨在两链条的凹槽11上,随输送带10前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展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展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0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