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7521.X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苏琛辉;凌丽娟;林仲秋;夏震;姚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 粘膜 肌瘤 套扎电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
背景技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子宫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其害处在于:肌瘤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肌瘤体积大、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并不会再有月经。
目前对该病手术常用经阴道结扎切除、气门芯环套蒂部切除、橡皮筋勒割法、皮套结扎及阴道内环套法摘除等,但对于蒂深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较难摘除,经常采用腹腔镜手术用的内套圈或把腹腔镜手术用过的塑料推杆消毒备用,术时用自制内套圈将要结扎的子宫粘膜下肌瘤钳持并牵拉穿过内套圈,用卵圆钳轻夹住肌瘤,一手拉住结扎线长端,然后下推塑料杆使套圈逐渐缩小套住肌瘤蒂的根部,拉紧。缺点是无法调节大小,操作不便,且对肿瘤进行牵拉,尤其难以处理较大的肿瘤,伤口较大,不易痊愈。不能及时取出肿瘤,导致感染,发热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套扎不紧,瘤蒂部处理不当有出血多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套扎切割不同尺寸肿瘤的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包括可通电的拉杆、弹性电圈以及下部可供手指把持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所述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通过设于其中上部的铰接键铰接,所述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于所述铰接键正下方分别设有正对的挡块,所述挡块的总宽度与所述铰接键的宽度一致;所述固定手柄在铰接键以上的部分远离活动手柄弯曲,所述固定手柄顶端设有一根可供拉杆在其中滑动的管体,该管体设于固定手柄相对活动手柄另一侧;
所述拉杆置于管体中,一端伸出管体并与活动手柄的顶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当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并拢时可完全收缩于管体中且当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张开时可逐渐舒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弹性电圈,所述弹性电圈的中部裸露,两端至中部的部分均包裹有绝缘套,所述弹性电圈裸露的部分长度为5mm~1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杆远离活动手柄的端部开有两个孔,所述弹性电圈两端卡接于所述两个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杆靠近活动手柄的端部设有一个销,所述活动手柄顶端开设有条状的、宽度与销适配的槽,所述销插入该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电圈的长度为18~20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是绝缘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是绝缘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拉杆、弹性电圈以及铰接连接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固定手柄顶部设有可供拉杆在其中滑动的管体,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顶部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弹性电圈,拉杆从管体中伸出时弹性电圈逐渐舒展成圆形,拉杆缩回管体中时完全收缩于管体中,张开或并拢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即可控制拉杆在管体中前后滑动,从而调节弹性电圈的大小,以便切割不同尺寸的肿瘤,操作简单方便;宫腔镜下操作方便,直视下拉杆可与宫腔镜的供电部位连接,弹性电圈通电后切割,切割后断端严密止血,伤口整齐,无需牵拉,肌瘤同时取出,副作用小,电圈同时止血减少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疼痛,提高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并拢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电圈开启时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7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 下一篇:双循环吸附式太阳能冷热联供真空管